付昌容
【摘 ? ?要】家庭和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地方,在小學教育中推行家校共育模式,可以將家庭和學校兩個教學模塊高度的結合起來,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促進小學教育的發展。但是目前小學家校共育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解決。
【關鍵詞】小學教育 ?家校共育 ?教學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010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對孩子的培養,僅僅只有學校教育是不夠的,家庭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家校共育模式應運而生,并且被不斷的推廣和應用,特別是在小學教育中。目前這種模式的施行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筆者結合自己實際的教學情況,對小學家校共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些總結,并且提出了一些應對策略,在此與各位同仁探討。
一、小學家校共育中存在的問題
1.家長缺乏責任感,對孩子的教育不夠重視。很多家長缺乏對孩子進行教育的責任感,他們在孩子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習慣性的將教育責任完全推給學校和班主任,對孩子只是單純地進行物質上的“養育”。在作為班主任的期間,經常會有家長對我說:“班主任,孩子的教育就全部交給你啦。”其實這樣的觀念是不對的,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也是影響孩子終身發展的最重要的人。學校雖然是教育的主體,但是如果完全把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任務扔給學校,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更不容易提起重視,這不管是對家校共育模式的發展,還是對學生的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2.家長觀念陳舊,對家校共育模式認可度不高。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在學校接受教育就可以了,孩子只要能夠健康成長,成績可以就完成了對他們的教育。家長對于學校和班主任推行的家校共育不了解,不認可這種模式甚至對其持抵觸態度,認為是學校和班主任在躲懶和推卸責任。因此在進行家校共育的過程中,家長的配合度很低,這對家校共育的施行產生了很大的阻礙。
3.家長文化水平高低不一,家庭教育完成度差異大。每個學生家庭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有些家長文化水平高,對學生的教育非常重視,因此在學校施行家校共育時,很積極的在完成家庭教育。但是也有很多學生家長由于文化水平有限,難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就導致一個班級的學生,在接受家校共育的過程中,在家庭教育這塊兒出現了很大的差異。
4.家長和學校班主任溝通不夠,缺乏信任。要能夠很好的推行家校共育,家長和學校班主任之間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基礎。但是在現在的大環境下,總是有各種各樣關于學校和班主任的不良報道,加上很多家長和學校班主任之間的溝通有限,導致家長對學校和班主任缺乏信任。由于這樣的不信任,導致學校和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得不到家長的有效回應,從而認為家長不支持教學工作。這樣的惡性循環,致使家校共育面臨重重困難,施行起來非常的不容易。
5.家校共育過于功利化,效果不佳。中國現在的教育是應試教育,不管是學校、家長還是學生都只看重分數。學生從剛進入小學就開始不斷的應對各種考試,大部分家長更是把分數看成了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家校共育也沒能逃脫這樣的怪圈,家庭教育完全圍繞學校教育展開,學生從學校回到家得不到喘息又開始進入相關的學習,壓力非常的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家校共育幾乎完全忽略掉了對學生其他方面的培養,例如藝術修養、價值觀等等的培養。
二、小學家校共育中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1.提高家長責任感,加強家庭教育。作為小學班主任,必須要想辦法從多個方面對家長進行積極正面的影響,提高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的責任感。例如號召家長對一些相關的視頻進行觀看,推薦一些關于教育的書籍讓他們進行學習等等。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的責任感提上去了,加強了,才能讓家庭教育很好的進行下去,從而推動家校共育的發展。
2.更新家長教育觀念,提高對家校共育的認可度。在教學過程中,班主任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要讓家長理解家校共育的理念。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不是為了減輕學校和班主任的任務和負擔,而是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培養孩子。讓家長能夠認可家校共育,積極主動地加入到家校共育的過程中。
3.幫助家長提高知識文化水平,完成家庭教育。對于進行家庭教育存在問題的家長,班主任要及時的給予一定的幫助。例如家長在輔導孩子進行英語學習時,往往會有很大的困難。作為班主任,可以及時聯系班級授課的英語教師,讓家長和任課教師進行直接交流,了解孩子英語學習情況。班主任也可以為家長提供一些教育資料,指導一下家長如何進行學習輔導等等。幫助家長有效的進行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完成度。
4.加強家校溝通,獲得家長信任。學校和班主任要獲得家長的信任是非常不容易的,作為班主任我們必須踏實認真負責的進行教學工作,讓家長能夠放心將孩子交給我們進行學校教育。同時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增加家長和學校班主任之間的溝通。例如舉行家長會,讓家長能夠定期的全面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同時讓家長和班主任有面對面的交流機會。也可以建立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中。有效的利用微信等社交軟件,建立家長群,讓家長和班主任之間及時地進行信息的傳遞。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步拉近家長和班主任之間的距離,獲得家長信任,更好的助力家校共育的施行。
5.適當去除家校共育功利性,提升教學效果。在家校共育過程中,一定不能唯分數化,分數固然重要,但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對家校共育進行去功利性。如果家校共育都死死地盯著分數,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心理壓力都會很大,這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家校共育過程中,班主任和家長都應該樹立更正確全面的教育觀,我們應當注重對學生進行更全面的培養,包括智力、身體、心理、情感、三觀等等方面。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營造出更適合他們成長和發展的教育環境,從而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更全面的人才。
綜上所述,家校共育的推行和發展絕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要讓家校共育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更好的助力小學教育的發展,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作為班主任,尤其是作為小學的班主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有一定的成果。身為一名小學班主任,筆者倍感其中的艱辛,但我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努力,家校共育一定能夠施行的更好,從而推動小學教育質量更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茂.協同教育視角下的小學家校合作的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D].重慶師范大學,2017年.
[2]張支燕.小學家校合作現狀調查及提高策略研究[C]//2018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