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二
【摘 ? ?要】在小學數學期末復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材施教,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合理引導學生避免“高原現象”的發生,在教學中會起到良好的效果。只有適合自身實際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潛心研究,就會有更好的復習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總復習 ?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165
數學一年級主要就是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和加減法的應用,現在多了個錢幣、時間、圖形的認識。二年級擴大了加減法的數字,上學期100以內,下學期1000以內,同時開始加入乘法口訣和乘法應用題。三年級是多位數乘法,個位數除法,比較復雜的乘法和加減法混合的兩步應用題。四年級增加有余數的除法,小數,大小單位轉換,四則混合運算,簡算,加減乘除隨意組合的應用題。五年級學習多位數除法,解方程、分數,小數分數互化,分數的約分、分數的加減,整數部分則開始學習了數的分類:質數合數,奇偶數,倍數因數等,整數加減乘除混合應用題進一步復雜,同時帶上了分數的加減應用題。六年級在分數上進一步深化,分數的乘除法、分數和比例,比例和方程、所有這些知識全揉進了應用題里,應用題需要多步(超過三步)計算,六年級下冊還需要學習正負數。
如果學生沒真正理解運算定律、性質,他只能照葫蘆畫瓢。在實際解題的過程當中,學生的思路不清晰,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因此,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提取公因式這個方法實際上是運用了乘法分配律,將相同因數提取出來,考試中往往剩下的項相加減,會出現一個整數。借來借去法看到名字,就知道這個方法的含義。用此方法時,需要注意觀察,發現規律。還要注意還哦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拆分法顧名思義,拆分法就是為了方便計算把一個數拆成幾個數。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分拆還要注意不要改變數的大小。
復習一定要有目的,有重點,要對所學知識歸納,概括。一定要理清每一個單元的重點是什么,形成知識網絡體系。要分析之前做過的卷子和平時在課堂上作的聽課筆記,把重要概念、重要公式牢記。要加強對以往錯題的研究,引導學生找錯誤的原因,對易錯知識點進行列舉、易誤用的方法進行歸納。找準了錯誤的原因,就能對癥下藥,使犯過的錯誤不再發生。學習成績優秀穩定的同學,要重視訂正和收集錯題。小學數學永遠離不開習題,要每天做適當的練習,特別是重點和熱點題型,從而保持思維的靈活和流暢。
習題要具有開放性,創新性,使思維得到充分發展。要借助習題正確評估學生,自覺查漏補缺。面對復雜多變的題目時,引導學生嚴密審題,弄清知識結構關系和知識規律,發掘隱含條件,多思多找。復習時如能注意檢查的重要性,效果也會事半功倍。根據同學們平時易出現的情況,建議培養從這些地方檢查的習慣:檢查列式是否正確。讀題,看是否該用加法、減法、乘法或是除法來算。
教師先深入了解全班每一個學生的特點,然后把全班學生相對分成優、中、差三個小組。當然學生所處的層次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以動態的觀點、發展的眼光觀察學生,隨時注意學生的考試成績、課堂表現、課后作業等,合理進行調整,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盤點信息,尋找復習的鏡子,學生的數學復習分析記是學生復習,教師教學的一面鏡子,盤點其中的信息,可以發現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習動態,同時還能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內容包括:歸納知識要點;分析哪些知識學得好,哪些知識學得不好,原因是什么;總結學習經驗、方法、教訓。
在總復習中,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應該主要掌握基礎部分,改變不足,可以在一次總測驗后,發現學生薄弱點,定向加固,使學生牢記掌握每一個知識點,提高學習能力,積累知識,并給學生自主復習的主動權。第二階段要貼近實際,復習專題,典型例題要多進行練習,各個擊破學生容易發生普遍性錯誤以及個別性錯誤的知識點,因此,要加強針對性的練習,正確引導學生良好的知識系統觀念。第三階段是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整體性和局限性缺陷,增強主題全面反饋,把精力集中在未掌握的知識點上,真正做到,學生缺什么,教師補什么,引導學生自覺查漏補缺,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提高解題的靈活性。有些題目,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題方法。一題多解可以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靈活解題的能力,不同的解題思路,列式不同,結果相同,收到殊途同歸的效果,同時也給其他同學以啟迪,開闊解題思路。有些應用題,雖題目形式不同,但它們的解題方法是一樣的,故在復習時,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對各類習題進行歸類,這樣才能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提高解題靈活性。針對于學生全面試探反饋出來的問題,著手重點解決每一個部分知識中典型的綜合性試題,理清每部分知識的解題思路。建立了基礎知識結構網絡,應讓學生重新去品味基礎知識、歸納要點,理清每部分知識的重點、難點,全方位出發,
注重單元試卷、綜合試卷、學生自我評價的反饋,把每一章節的知識聯系到一起復習,加強知識的連貫性,調動學生復習的積極性,要求學生對試卷的反映情況進行書面自我評估,并要求學生記錄好“錯題本”,經常留出時間讓學生翻閱溫習,力爭錯誤不再重犯。
重視“分層導學”,發展共性,培養個性,激勵學生相互檢查,相互檢測,讓學生們之間共同提高。首先確立三個層次的學生,分別為優生、中等生、困難生,根據每個層次上學生特點不一,引導學生進行不同階段的復習,既重視學生的共性,又重視學生個體的差異。抓住學生的薄弱環節也是不可缺少的,以練習為主要手段,可以在學生練習的同時,引導學生適度的講解,這樣可以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將知識傳授給他人。
必須體現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學生在復習的時候,一定要針對考試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復習,避免盲目刷題。此外,學生還要對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從而減少失分項,抬高自己的知識短板。學習的內容是由淺入深,從簡單到復雜的。這些知識點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間有緊密的聯系。因此,學生在復習的時候一定要把零散的知識點加以整理,尋找他們之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網絡。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可以進行系統性的復習,從而達到知識理解的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