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
【摘? ? 要】數學是一門十分抽象的學科,很多重點知識學生難以理解,對于小學生來說更為如此。面對智力不夠完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的小學生,如何讓學生喜愛數學、學好數學成了教師普遍關心的問題,而讓學生有優秀成績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好學樂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習興趣? 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0.074
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對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學生接觸數學之初,教師就要幫助學生培養起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的、積極的探索知識。下面,我將就如何保障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做出如下幾點討論:
一、語言形象、課堂氛圍活躍
小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完全集中,經常容易走神,除了自身不夠成熟之外,教師的課堂無趣枯燥也是學生聽不進去課的主要原因。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想要讓學生“樂知”,離不開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師上課時,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善用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在數字中感受到樂趣。像在學習數字時,教師將數字形象化,把“1”比做鉛筆、把“2”畫成天鵝、把“3”變成小耳朵等等,讓學生將數學與生活實際形象的聯系起來,讓數學活起來、生動起來。同時教師可以設計各種新鮮有趣的數學游戲,讓所有學生參與到游戲中來。比如在學習十以內數字大小比較時,就可以讓學生兩人一組,通過猜拳的方式出數字互相比較大小,記錄成績。這些游戲互動環節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的快樂,給學生自由發揮和想象的空間。通過教師形象生動的課堂,不光能讓學生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能將抽象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和直觀化,使學生高效的記憶和理解。
二、自主探索、鼓勵發現
數學有很多規律性的知識,也有很多通過圖形來理解的內容,如果只是教師講解很難讓學生接受,這就要求教師將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在學習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準備正方體模具,讓學生觀察表面積的組成,再讓學生自己動手,剪出組成正方體的正方形紙片,自己進行拼接,總結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最后教師再引出求表面積的公式,讓學生再用公式證明自己操作的方法正確。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總結,在操作中獨立思考、互相協作,再加上教師指點,可以更深刻的理解知識,記憶公式,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經過自主探索,自我發現,就能夠找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形成自己的數學思維,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師生交流、促進情感
古言道:“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想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喜愛自己,愿意與教師交流溝通。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愛和理解,當學生發表的見解有錯誤時,要耐心糾正,并鼓勵他繼續積極發言,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信心和理解。在課下,教師要做學生的朋友,順應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心理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與學生討論,參與學生的課外活動,一起游戲,一起玩耍,關注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多表揚,少批評,正確引導學生的錯誤行為。通過多種方式的互動、交流,讓教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當面對學習優異的學生,要恰當的贊美和鼓勵,會讓學生知道教師看到了他的努力,學生會更用心的學習,同時也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動態,防止驕傲自滿;當面對學習中遇到困難、厭學和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時,教師不能一味的指責,打擊學生信心,而是需要教師拿出更多的耐心開導學生,幫助學生解答疑惑,重新樹立學好數學的決心。教師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為每一個學生敞開心懷,為學生的進步而努力。
四、教學方式多樣化
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教學手段已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在黑板上授課,多媒體教學、戶外教學、實物演示教學等多種方式已經走進課堂,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 多媒體教學是如今最廣泛的教學手段之一,通過可見的視圖展示,可以讓學生更精準、更直觀的學到知識。教師在選擇使用多媒體教學時要做好充分的設計思考,將學生感興趣的圖畫、視頻、故事、寓言與所學知識聯系起來,通過音樂、動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課堂教學內容,增加課堂趣味性、生動性,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點。比如在學習加減法時,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數字轉化成相應數量的水果、動物,讓學生眼前一亮,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在學習鐘表時,可以設計各種圖案各種顏色的表,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款式讀出所示的時間。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帶給學生不同的學習體驗,對課堂學習充滿好奇感和新鮮感,教師可以通過把握課堂節奏,緊緊抓住學生注意力,實現高效率的課堂,在愉快的氛圍中讓學生學習知識,感受數學學習的獨特魅力。
五、勞逸結合、積極表揚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過多的課業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所以學習與休息的結合也是教師要格外關注的問題,不能為了讓學生提高成績就布置過多的課外學習任務,時間長了會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所以教師要控制好家庭作業的數量,既要保證能夠鞏固學習內容,又不能過多的增加學生負擔,對于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建議不要布置書面作業,可以讓學生簡單預習,收集下節課學習內容的相關資料,制作手工小模型,用輕松省時的小任務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游戲和動手中學習知識、鞏固學習內容;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布置作業也要適量,可以不斷改變作業形式,設計不同類型的作業,如手抄報、編數學故事等等,給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寓教于樂。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進步,或者實現自我突破的時候,教師要毫不吝嗇的及時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無時無刻的關注,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尤其是對性格靦腆內向的學生,教師的贊美會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向教師和同學展示自我,找到自信,促進良好性格的形成。
小學數學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小學培養的數學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會在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涯中發揮巨大作用,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學生數學學習的啟蒙者,更應著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找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正確的數學思維模式,為以后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佚名.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2004.
[2]汪秉彝,呂傳漢.創新與中小學數學教育[J].數學教育學報,2000(4):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