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蓮
【摘? ? 要】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使用不同的打擊樂器,發揮它特有的作用,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及合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 打擊樂器? 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150
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于身心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他們想象力豐富,情感充沛,活潑好動,注意力時間短,讓他們整節課都一直跟著教師聽、唱、讀、說、跳、動是不夠的,要多創造機會讓他們親自參與到各種音樂活動中去,獲得藝術審美的愉悅體驗,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
在生活中,身邊的打擊樂器又是最容易掌握的,它質樸、清新、有鄉土味,就地取材,緊貼學生的生活,可以開展集體的打擊樂器演奏活動,可以培養學生演奏樂器的興趣,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樂器演奏活動中獲得生理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滿足,可以擴展學生的音樂詞匯,提高兒童的音樂理解能力,打擊樂器融入到小學課堂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激發學習興趣
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使用不同的打擊樂器,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玩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學生的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活動中培養的。小學生好奇心強,極易受客觀事物的新異性所吸引而產生興趣,所以我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以學生愛唱、愛跳、好表現、好創造的天性來引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自參與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只有當學生通過自己的雙手表現出音樂的時候,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才會進一步提高。
二、提高參與度
讓身邊的打擊樂器進入課堂對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培養學生鍥而不舍的追求思想和頑強奮發的意志品質。打擊樂器在課堂上的廣泛應用,無論對教學的整體還是對學生的個體來說都是很有好處的。
我們可以發現,當某件樂器第一次作為教學工具擺放在學生面前時,他們對這個玩意兒定會充滿好奇,總按捺不住地想玩弄樂器以發出聲音。 我們不妨先不講,讓課堂“亂一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以保護學生對新玩意兒所產生的好奇心。在平時使用打擊樂器時,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打擊樂器有幾種敲擊的方法,發出幾種不同的聲音,它們像生活中的什么聲音,每個環節都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這樣學生就會很主動、很積極地參與到音樂課堂中來。
三、培養創造性
打擊樂器不僅一人打擊,還要與多人合作,形成美妙音樂共鳴,這就要培養學生合作的學習精神,不要突出個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控制樂器演奏音量,避免形成噪音。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白,打擊樂器雖然是樂器,但如果不恰當使用,它會成為噪音。學生操作打擊樂器要有秩序,讓他們親自嘗試找出演奏方法,并將自己找到的演奏方法與老師、同學交流,然后總結并互相學習。
這種活動深受學生喜愛,既找出了樂器的演奏方法,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還讓學生體驗到玩中學的樂趣,真是一舉三得。在音樂課中,讓學生自由主動地參與、實踐和探索,那么學生的探求欲望、創作欲望、表現欲望就都會被充分的激發。打擊樂教學時更是可以通過“看、摸、敲、打”等實踐活動進行體驗和學習。 這樣學生不僅在較短的時間內較為直觀清晰的了解各打擊樂器的形狀構造,更在實踐中摸索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巧。而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同,也就意味著他們對樂器的運用有著不同的想法,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創造,積極鼓勵他們以個性的參與來創造音樂。
總而言之,打擊樂器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占據重要地位,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打擊樂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席永俊.“器樂”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校園歌聲,2007(09).
[2]盧笛.中小學音樂教學法類型研究[D].河南大學,2004.
[3]劉霞珍.巧用打擊樂器,培養多種能力:低年級音樂教學中打擊樂器的合理使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3(2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