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潔 盧凱霞
摘要:本文在“雙高計劃”建設背景下,從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在就業大格局中統籌謀劃職業教育推動產業升級、打造質量時代入手,闡述了湖北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的現狀及運行情況,研究如何解決高職院校與政府、企業間協作關系,探究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模式。研究對推進人才和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頂層設計,完善現有的職業教育校企業合作機制體制,促進校企深度合作極具實踐價值。對實現湖北省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互動具有積極實踐意義。
關鍵詞:職業教育; 雙高計劃; 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教育全面深化綜合改革的戰略部署,根據《國務院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決定》《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圍繞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設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職學校和1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支撐國家重點產業、區域支柱產業發展,引領新時代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
從國外研究中可以發現:職業教育發達國家注重頂層設計,提升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目標與產業發展需求的契合度;關注標準的對接和人才培養的質量,具有健全的法制體系和成熟的管理機制建設,有效地分清職業院校和產業主體,有效保障雙方的權益,從而為產教融合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和依據;更加關注人的可持續發展,注重從職業院校和企業的雙重角度來建立健全終身學習教育體系。從國內研究中可以發現:現有研究者大多僅僅關注體系建設的教育功能或者經濟功能,但沒有明確提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目標。樣本文獻資料中描述性研究居多,探索性研究較少,缺乏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內涵與外延研究。實證研究中案例研究的很少,大部分為質性研究范疇,現有的案例多以省份或地域為主,以單個院校為例展開研究不多。
國內外關于產教融合的相關研究成果為本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新時代我國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歷史的趨勢、發展的必然、現實的需要。相關研究涉及到教育與產業融合的生態環境,如內涵、內容、面臨的問題及對策、保障措施等方面。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盡管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發展特色逐步形成,但是我國研究產教融合的歷史進程比較短,對產教融合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研究更是處于起步階段,已有研究對于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的內涵、要素、策略等多為經驗性的描述,沒有追問其理論支撐,也缺乏足夠的能支撐相關結論的證據;產教融合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能否運用創新服務平臺實現系統的重大結構性變革,是創新服務平臺能夠對職業教育發展產生革命性影響的關鍵所在。目前很多研究停留在對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高新技術的基礎條件的建設和應用方面。拋開頂層政策的支持和引導,單純討論技術的應用,缺乏合理的制度保障落腳點。不能滿足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無法促進人才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
二、研究內容
2.1研究目標
基于“雙高計劃”視角,本研究以高等職業院校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為研究對象,分析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平臺、體現學校特色的產教融合平臺和校企深度合作的技術技能平臺建設的新形態、新方法和新趨勢。為推動復合型、創新型技術人才培養,地方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支撐;為推動科學研究、技術研發、管理與制度創新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徑;為最終推動我國職業教育變革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證支持。
2.2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雙高計劃”背景下,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切入點,深入、具體地研究高等職業院校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的新形態、新方法和新趨勢。
①對接科技發展趨勢,以技術技能積累為紐帶,建設集人才培養、團隊建設、技術服務于一體,資源共享、機制靈活、產出高效的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平臺,促進創新成果與核心技術產業化,重點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
②加強與地方政府、產業園區、行業深度合作,建設兼具科技攻關、智庫咨詢、英才培養、創新創業功能,體現學校特色的產教融合平臺,服務區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
③進一步提高專業群集聚度和配套供給服務能力,與行業領先企業深度合作,建設兼具產品研發、工藝開發、技術推廣、大師培育功能的技術技能平臺,服務重點行業和支柱產業發展。
2.3研究思路
本研究遵循“廣泛調研——比較研究——資料梳理——擬定方案——交流反饋——形成行動計劃——撰寫研究報告”的研究思路,具體如下:
本研究從系統的觀點出發,總結高等職業院校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工作的經驗和模式,歸納職業院校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的本質、作用、實施成效、創新和挑戰,全方位地、深刻地揭示職業院校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所面臨的問題,問題起因,發展方向、發展規律。明確職業院校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建設中關鍵要素,要素之間有機聯系和相互作用。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運用綜合設計的方式,從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平臺、體現學校特色的產教融合平臺和校企深度合作的技術技能平臺建設三個角度切入,整理獲得系統的、可行的高等職業院校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方案和行動計劃。
三、結論
①圍繞“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建設”這一議題,系統梳理國內外相關文獻,了解該領域研究熱點、研究進展與不足之處。同時為平臺建設內容、建設實施方案的研究提供文獻基礎、思想啟迪與觀點支撐。
②針對不同對象專門設計調查問卷對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的科學化、規范化與精細化水平展開問卷調研。為保證調查樣本對總體的代表性,調查研究應主要在政府職能部門、行業組織、相關企業和同類軌道交通高職院校中進行。
③對國外發達國家產教融合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方案和實施過程材料進行國際或國內比較,找出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特點、優勢或不足之處;借鑒其中的有益經驗,服務于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④組織課題小組廣泛參與行業企業、職業院校建設項目、教育實習、產教對話等各類活動,通過實地觀察和與平臺建設人員、專業教學人員、行業專家、實施人員和政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的交流,反思其中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觀點支持與啟示。
參考文獻
[1]姜大源. 應然與實然:職業教育法制建設思辨--來自德國的啟示[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2(9):7-16.
[2]蔣春洋, 柳海民. “史密斯—休斯法案”與美國職業教育制度的確立及啟示[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2(5):37-40.
[3]顧月琴.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探析[J]. 合肥師范學院學報, 2010, 28(5):111-113.
[4]安真真, 匡瑛. 英國職業教育體系改革方案——構建企業主導的職業教育體系[J]. 職教論壇, 2012(31).
[5]蔡躍. 德國綜合性大學的“雙元制”教育模式研究[J]. 外國教育研究, 2010(7):80-85.
基金項目:本論文研究得到2017年度湖北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B2017522)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