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忠發
摘 要:在新時期的教育發展趨勢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了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對于其學科素養的不斷提升以及今后的長遠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鑒于此,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也要遵循以生為本理念的核心要求,除了為其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外,還要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參與自主學習,從而有效強化他們的綜合能力,推動數學教學質量的穩定提升。本文結合人教版小學數學課本分析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引導方法
自主學習指的是學生能夠憑借個人的知識和能力參與完成相關學習任務的過程,是一種具有自發性、自主性的行為。為了在初級教育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使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收獲更加豐富的知識,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在授課過程中著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進行培養和強化,由此進一步激活課堂氣氛,在教與學的有效互動中不斷增強授課效果,同時輔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和探究方法,進而不斷提高教學成效,推動學生的良性發展。
1.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元素,觸發其自主學習動機
小學生擁有較為廣泛的興趣愛好,因此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時,可以從學生的喜好入手,不斷挖掘他們感興趣的各種元素,并將其與具體的授課內容整合起來,由此進一步觸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使其能夠更加積極地對現有的學習內容進行探索,通過發現和解決問題收獲應有的知識,進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如,教師可以在講授《位置與方向(一)》的內容時,運用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使其在娛樂中掌握必要的知識點、學會用準確的語法描述各種事物的方位,并由此不斷發散思維聯想生活中不同物體的方位等,繼而在自主的吸收和學習中切實提高課堂成效。
2.改善授課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探究
2.1開展合作學習活動,促使學生積極參與
在小學數學課上,教師可以搭建合作學習的平臺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并使其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通過自主研究和分析得出最終的結論,并在與其他成員分享和交流的同時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從而不斷增強教學效果。例如,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一章的主要內容來設計完善的合作學習方案,然后在課堂中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自學,促使其通過獨立思考、合作討論收獲豐碩的學習成果,并使其在自學中不斷開發自身的思維潛力,從而順利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
2.2引進分層教學方案,培養學生學習自信
針對不同學生,數學教師需要引進分層教學理念來對其進行引導,以便使其在個人能力范圍內不斷突破和超越自我,并由此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重塑學習自信,進而不斷調動他們的自主學習興趣,使其更加積極地參與到之后的探究式學習活動中。要想實現這一目的,數學老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授課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設計分層的目標和任務,然后在課堂中予以學生對應的指導和啟發,借助有針對性的練習活動增強其成就感,由此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不斷調動自身的自主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2.3滲透生活化思維構建情境激發學生熱情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也要有意識地滲透生活化教學理念,以便不斷簡化授課的過程,使學生在熟悉事物的引導下更加積極地開展各種探究活動,繼而有效提升其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此時,數學老師就可以結合《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來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利用常見的“超市價簽”來輔助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分析和歸納小數的性質,并鼓勵他們根據個人經歷分析生活中存在的其他小數,由此促使學生主動去探尋知識和生活的關系,借此機會不斷強化其自主學習的意識。
3.注重方法傳授和習慣培養,提高學生自學效率
3.1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對學生的自學習慣進行培養,以便他們在正式的學習活動中能夠不斷發揮自身主體作用完成各種探究任務,并有效提升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前提出一些簡單的、富有趣味的問題要求學生到課下進行分析和探究,由此來培養他們預習新課的習慣,有利于引導其在預習的同時發現問題、總結問題,然后在課堂中更加主動地探究問題;同時,教師也要在教學活動結束以后培養學生復習舊知的習慣,使其及時發現自身的學習漏洞并進行改進;此外,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養成積累錯題、總結題型的習慣,由此輔助其學會舉一反三,有利于推動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
3.2加強學習方法指導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數學老師也要為學生傳授更多必要的學習方法,以便使其能夠在課內外更加高效地完成各種學習、探究任務,從而進一步提高其自學能力。如,數學老師可以在教學《圓柱與圓錐》時為學生演示數形結合解題法的使用途徑,也可以在講解《簡易方程》時著重教授未知條件與已知條件互相轉化的方法,由此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能夠憑借個人能力解決更多問題,有利于不斷激發他們自主探究的熱情和自信。
4.組織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收獲成功
數學教師除了講述理論知識以外,還要實施組織一些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操作和親身體驗的機會,進而使其在了解各種知識形成過程的同時感受到自學帶來的樂趣,從而更加積極地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幾何知識制作手工模型,并在此期間引導他們通過裁剪、繪制、拼接完成公式的推導,進而不斷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并不斷提升其學習成效。
5.結束語
隨著新課改工作的大力推進和實施,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當做基礎的教學目標之一,在授課過程中加強探索和實踐,積極引進多種教學方法,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借助課堂平臺引導他們發揮自身主體作用參與探究和學習,最終不斷凸顯教學的有效性。在此期間,教師需要認真研究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并注重為其傳授一定的學習方法,由此使其在興趣的驅使下、科學方法的引導下更加自信、自主、自覺地開展學習活動,繼而不斷增強他們的數學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杜鵬艷.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J].課程教育研究,2017(06).
[2]彭東倫.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淺談[J].中華少年,2017(08).
[3]黃有志.小學數學課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探究[J].中華少年,2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