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華
摘 要:教師的學習工作壓力的形成與社會環境、學校、家庭和自身修養等方面息息相關。教師的職業價值觀,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壓力向動力轉化的內部動力,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教師的期盼是其壓力向動力轉化的外部推力。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與待遇,對教師提出合理的期望與要求,學校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構建合理的管理制度,家庭創造溫馨浪漫的氣氛,這些都是將教師的壓力轉化為動力的積極舉措。
關鍵詞:教師、壓力、動力、轉化
近年來,教師壓力的不斷增大,由此導致產生各種心理問題,給教師的學習工作生活帶來嚴重困擾。就這一問題的研究,學界主要集中于教師壓力表現和緩解策略等方面進行,而就如何將教師的壓力轉化為動力的挖掘還不夠。本文將從教師壓力形成原因入手,分析教師壓力向動力轉化的動因,并就如何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提出一些看法,以期對教師尋找其動力的轉化機制,保持心理健康有一定助益。
一、教師的學習工作壓力形成的原因
教師壓力的產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生活在政治經濟高速發展變化的社會里,教師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對教師壓力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社會環境因素。從社會學角度看,社會因素是影響教師壓力的首要因素。社會整體大環境的變化和教育體制的改革,使得教師的壓力也隨之變化。其次,引起教師壓力的另一方面社會的原因,主要是當前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和要求過高。
(二)學校因素。教師作為學校中關鍵的一員,一方面承受著組織功能目標實現的責任壓力;另一方面,學校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各要素之間的沖突與矛盾,更是教師壓力的重要來源。學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讓教師的權利沒有得到有效實現。工作量過大,承擔的角色過多,讓某些教師“喘不過氣來”。
(三)家庭因素。教師的家庭壓力首先體現在教師能否在做好繁忙的教學工作時兼顧好各種家庭事務,兼顧好對家人的照顧,另外還體現在能否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等方面。教師長時間的工作,占據了大量的精力,導致教師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處理子女教育與就業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情緒和教學效果,增加他們的職業壓力。
(四) 自身因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教師職業壓力的外部來源最終是通過對教師自身的自我期望、自身能力、人格特質等方面的改變而起作用。不同的教師有著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不同的能力。教師對自己的期望與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之間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造成了教師內心的矛盾。部分教師的自身調節壓力能力不足,這些人常常感到壓力很大。
二、教師壓力向動力轉化的動因分析
(一)教師的職業價值觀是壓力向動力轉化的核心動力
一般而言,核心動力是精神、理想和理念層面的。主要包括:事業心、教育理解、教育情意、教育信念和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等等。研究者指出“教師的專業情意是教師對教育事情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融合,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集中體現,也是教師專業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擁有崇高的職業價值觀,會使教師主動建立良好的壓力防御系統和壓力轉化系統,積極應對壓力的挑戰,將壓力轉化為動力。
( 二) 教師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壓力向動力轉化的次動力
教師們認識到,將來想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生活狀態,主要在于自己的努力程度。他們對未來充滿憧憬,在心目中勾畫出未來生活的美好藍圖。他們認真完成各種教學工作任務,積極參加學歷提升課程、參與繼續教育學習,目的是為了不斷完善和充實自己,以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他們會激發自身潛能,采取積極的壓力應對方式,將壓力轉化為動力。
( 三) 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教師的期盼是壓力向動力轉化的重要外部推力
教師生活在經濟飛速發展、思想觀念急劇變化的社會里,學校、家庭等方面對教師的期盼,給他們的學習工作帶來壓力的同時也提供了動力。很多時候,不是教師自己希望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而是社會、學校和家庭的期盼,使他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學校、家庭對教師的要求,促使教師積極應對壓力,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不斷促進自我的新成長。
三、促使教師壓力向動力轉化的體系構建
(一)社會創設良好環境,為教師壓力向動力轉化提供有力保障
1.提高教師的地位與待遇。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這是緩解教師職業壓力的關鍵。在經濟上對他們的工作予以肯定,這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使公眾更加認可他們的勞動,吸引更多更有才華和能力的人加入這一隊伍,而且有利于他們對自我價值的認識,提高他們對工作的熱情和滿意感,減輕他們的職業壓力。
2.對教師提出合理的期望與要求。社會要根據教師職業特殊性向他們提出適合的期望與要求。教師勞動對象的復雜性決定我們不能用衡量簡單勞動的方法,不能用絕對量化的尺度來衡量他們的勞動。培養人的教育活動是一個周期很長的過程,教育活動具有明顯的滯后性和遲效性,這就決定了對教師的期望和要求不能過于直接和立竿見影。
(二)學校注重人文管理,為教師壓力向動力轉化 提供強力支持
1.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首先,要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如果能獲得學生的尊重、配合、支持,那么就會得到許多的動力,隨之而來的就是非常積極的工作和樂觀的情緒,這對于緩解教師壓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次,要營造和諧的同事關系。
2.構建合理的管理制度。學校方面應該充分考慮到教師的各種需要,堅持以人為本,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確各崗位職責,減少工作混亂;其次,要構建合理的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形成良性競爭機制。這樣才能減輕內耗壓力,避免與教師的工作良性開展產生矛盾,形成不好的價值取向,給教師造成了不必要的壓力。
3.善用激勵,化壓力為動力。學校可以用目標激勵,增強教師的使命感;用榮譽激勵,增強教師的成就感;用感情激勵,增強教師的溫暖感;用物質激勵,增強教師的實惠感。學校善于利用各種激勵措施,能激發教師的潛能,克服一些消極因素,助教師將壓力轉化為動力。
(三)家庭創造溫馨浪漫氣氛,為教師壓力向動力轉化提供堅強后盾
教師在完成學校角色的同時,也有自己的家庭角色:既是父母的子女,也是配偶的伴侶和子女的夫婦。只有完成了這些角色,教師才能工作起來沒有后顧之憂。家庭對教師減輕職業壓力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教師一定要充分重視家庭的地位,舍得花時間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一般來說,優秀教師的家庭都很和睦。
教師應盡可能將住房安置在工作的學校附近,減少上下班路上的時間浪費,以保證睡眠時間和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平時要多點制造浪漫氛圍,與配偶多交流,將工作和生活的喜怒哀樂交流一下,增進夫妻之間的理解。
(四)教師加強自身修養,為壓力向動力轉化提供洪荒力量
1. 關注自身心理健康,積極進行自我壓力管理。教師應該主動的學習心理學的知識,學會調節自身壓力。在遭遇挫折時,應主動及時的解決問題,不要堆積壓力,可以通過和同事交流、對朋友傾訴、向長輩請教等方式主動積極的調整自己的心態,放松身心。有效的應對壓力的方式還有體育鍛煉、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與學生良好的溝通等等。
2.提升職業素養和能力。提升職業素養和能力,一方面可以看成是壓力,另一方面可以看成是繼續學習的動力。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和能力,有利于提升教師對壓力的管理能力,對教師壓力的緩解,壓力向動力的轉化,具有十分明顯的意義。教師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持之以恒的實踐鍛煉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和能力,才能更有效的緩解職業壓力。
3.建立合理的專業期望。制定專業期望不能過高或過低,應該依據自身能力去制定,這樣才能使自己獲得合適的職業壓力。教師在努力教育學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基礎上,要盡量給自己制定一個有彈性的、合理的專業期望,以增強自我效能感。教師應了解到自己事業的可能性與限制性,在加強自身專業水平的同時,也要承認自己是一個平凡的人,而不能只是一味強調專業的自主性與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重大責任。
參考文獻:
[1] 周月朗 . 教師職業壓力解析[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院報,2006(4).
[2]陶西平.研究特級教師成長規律的獨特價值[J].人民教育,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