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瑩
摘 要:作為英語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重難點。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讓他們掌握些閱讀技巧與方法,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獨立閱讀能力的人打下基礎。本文就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些教學策略,還對教學反思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及具體方法做重要闡述。
關鍵詞:閱讀教學;存在問題;教學反思
一、閱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我在2008年通過招教考試而進入學校,發(fā)現(xiàn)許多孩子基礎不好,加上閱讀課本身比較枯燥,怎樣把枯燥的閱讀課上得生動有趣成了一大難題。通過和其他老師交流,我總結了一套教學方法,在教育教學中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使用的湘魯版小學英語教材,在第三冊出現(xiàn)了“Read and write”的板塊,要求教師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適應更深層的英語學習。目前,小學英語閱讀課的教學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對Read and write的閱讀教學認識不夠,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目標。教學手段單一。不能處理好單詞教學和閱讀教學的關系!
2、教材提供的部分閱讀內容與句型教學的部分內容相似,深度不夠,不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對“如何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這一問題考慮不多。
3、學生本身的詞匯儲備量和閱讀技能不多,缺乏有效的文化背景知識。
二、閱讀教學應該依循的原則。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理解教學在小學階段的主要教學目標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并掌握一些閱讀技巧與方法。然而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促而成的,需要教師們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細細揣摩英語閱讀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英語閱讀教學課時須注意以下幾點原則:
1、閱讀內容的趣味性。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學生的心理決定了其對感興趣的事情才能集中注意力。所以作為老師,我們要盡量選擇接近學生生活的內容,以提高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出發(fā)點,增強教學效果。如在教學湘魯版六年級英語 Unit 10 Goodbye to all our friend. SectionB Listen, read and tick時,教師可以用課件出示學生熟悉的人過生日的圖片,并以對話的形式復習舊知。如: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Daxiong? I went to a party with my parents. 等。從而引出有關過生日的的小短文。
2、閱讀訓練方法的多樣性、趣味性。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采用不同的形式訓練學生的閱讀。如分組比賽讀,分角色讀。采用聽、讀結合、多種感官參與的方式進行閱讀訓練;為提高閱讀的主動性,老師可以協(xié)助學生縮寫短文或故事,做到閱讀與口語結合;
三、閱讀教學的實施過程:
(一)閱讀前(pre-reading)
1、觀察課文插圖,預測活動。
英語教材中有大量插圖,它們是一篇文章主題意義的直觀表現(xiàn)。如湘魯教材book 6 unit 1b Listen read and write中,有四幅插圖,描述的是四季的主要情況,學生單靠課文去理解,可能很有難度,如果先引導學生觀察這四篇插圖,便能很快理解語篇的意思,從而有效地達到閱讀理解的目的。
2、布置任務,讓學生明確閱讀目標。
不同的閱讀目的,決定了閱讀的方式和速度。利用任務型教學法這時候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在閱讀教學前呈現(xiàn)本課要解決的問題,提出具體任務,確定每一個教學階段的閱讀目的及方法,問題的設計要有梯度,以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閱讀中(in-reading)
閱讀是為了獲取信息,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技巧。老師可采用任務型教學法,老師可以通過設置2-3個問題,讓學生回答問題,了解他們整體理解語篇的情況。在教學Unit 1 Part B Listen and read時,先讓學生看問題
What are people doing?…… Who are working in the fields?
(三)閱讀后(post-reading)
在這一教學中,教師可著重訓練學生的思維,可通過閱讀與口語相結合的方法,例如:復述練習,從有教師提示到無教師提示,可增強學生的語感及語言組織能力;還可采用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方法,如:改寫練習、既鞏固了文章內容,又訓練了學生的寫作和理解能力;如湘魯教材book 6 unit 1b Listen read and write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協(xié)助孩子們習作一篇,我們國家的四季這篇短文,同時訓練孩子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四、加強反思
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曾經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更有學者提出二十一世紀教師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教師的自我反思能力。反思教學對教師成長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根據反思性教學的理論和基本觀點,教學反思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對問題的認識和反思,只有首先澄清問題、界定困難,才能使閱讀教學更具有明確的目的。第二步是擬定問題反思的計劃,為反思和探究做好準備,并開展行動。最后對資料進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評價,教師作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在閱讀教學的進程中,教學反思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具有明確的目的,使閱讀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過程。
1、教學前的反思
(1)、教學前對教學目標的反思。通常包含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課堂目標多元化是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一種特征(當然不是說每節(jié)課都必須要有這三方面的目標),不同的教學目標引發(fā)不同的教學設計,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一課時, 我考慮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除了要掌握相關的語言知識外,還要了解有關文化遺產保護的知識,以此增長學生的人文知識。
(2)、教學前對教學內容的反思。教學內容不等同于教材內容,有些教師往往過于依賴教材,不對教材及時進行調整或加以藝術處理。
(3)、教學前對教學過程的反思。首先,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教材和學生實際,考慮選擇和運用各種合適的課堂教學模式,并根據教學模式,選擇最優(yōu)化的教學策略。
2、教學過程中的反思。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主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量高效地進行。教學行為反思就屬于這一階段的反思運用,教學行為一般有教師教的行為、學生學的行為和師生互動行為。
3、教學后的反思。教學后的反思,即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后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
所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反思,這種閱讀教學模式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而且使教師在實踐中增強了對教學的自我意識, 建構起自己對閱讀教學的理解, 促使教師結合教學活動中的計劃、調控、評價及反饋等一系列教學行為, 通過思考和探索促進自身的發(fā)展, 從而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在小學中高段的實施,還需要老師們的共同努力,在實際的教學工作與科研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和完善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參考文獻:
教育部.全國制義務教育小學英語課程標準,2011.
陳潔華.《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