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什么是數學核心素養?數學基礎知識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六個方面,通俗的講就是從數學的角度看問題以及有條理的進行理性思維、嚴密求證、邏輯推理和清晰準確的運算表達的意識與能力。培養學生從知識立意——能力立意——素養立意。
關鍵詞:核心素養 數學教學 邏輯推理
動點的軌跡問題是中學數學的難點內容,也是高考的重點內容,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學建模等方面的素養。求動點的軌跡問題的難點是運算量大、字母符號多,對運算能力的要求較高,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往往容易出錯,但若善于聯想其他模塊知識,進行恰當的轉化,可以減少運算量,化繁為簡,現舉一例,加以說明.
題目(見文[1])如圖1,O是直角坐標原點,A、B是拋物線y2=2px(p>0)上異于定點O的兩動點,且OA⊥OB,OM⊥AB并與AB相交于點M,求點M的軌跡方程.
解法1(常規解法)
設M、A、B的坐標分別為M(x,y),A(y12/2p,y1),B(y22/2p,y2).
∵OA⊥OB.
∴kOAkOB=-1,即 .
得y1·y2=-4p2,
又OM⊥AB即 .
整理得y1+y2=-2py/x,
又因A、B、M三點共線,所以kAM=kBM.
以上解法首先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的素養,培養學生用好“五步法”求軌跡的數學模型。其中第三步“列式”是核心,即列出動點在運動過程中始終保持不變的關系式,在這個題目中不變的關系有:1、點A、B在拋物線上,2、OA與OB垂直,3、OM與AB垂直,4、A、M、B三點共線。只要列出這四中關系(主要從幾何方面考慮),再通過運算推理就能求出動點的軌跡。其次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邏輯推理、直觀想象、數學運算等方面的素養。
解法2(引進參數,課本給出的解法)
解法3(構造方程)從普通方程入手
解法4(構造方程)從參數方程入手
通過求軌跡問題的一題多解的探索,增加了學生知識體系之間的聯系,發展了學生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選修4-4)坐標系與參數方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二版.
2.張志懷,男1965年9月,寧夏銀川市第24中學教師,高級教師 ,自治區級骨干教師 ,銀川市優秀教師 ,銀川市鳳城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