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繼勇 張嫣然
摘要:教學反思就是認知者對自身教學思維活動過程和結果的自我覺察、自我評價、自我探究、自我監控、自我調節,文章剖析了教學反思的意義和進行反思教學的途徑,結合高中數學學科及教師切身經驗方面總結了反思教學的主要方法和途徑,主要包括學生方面、教師團隊方面和高考的把脈。
關鍵詞:教學反思;教學過程;教學途徑
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應包含教師在數學教學后對數學教學目標的設置、教學方式、教學過程的合理性進行的調控,對教學結果進行分析,對學生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發展情況的檢查。
一、數學教師教學反思的意義
現在的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如果說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下,我們需要的是那種專業的單一化的知識性人才,那么我們現在處于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們需要的就是那種多元化的人才。未來的人才再就業的時候,需要具備多方面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養成,是需要在學生的學習階段中就養成和促進的,因此,我們的教師就需要通過教學反思來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將更加嶄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投入進現在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實現更大的進步和發展。
所以,每個教師都應該積極的進行教學反思能力的發展和提升。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們所做的任何教學,都應該是為了學生好,為了學生的學習和將來的發展,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素。我們要知道的是,我們的教學想要實現進步,就要不斷的進行創新,而很多創新都是在教學反思中實現的。
在反思的過程中,我們為學生取得的好的成績感到高興,同時也在反思著教學過程中的點滴做法及感想總結如下:
二、教師教學反思的主要途徑
(一)內部自我強化
1.增強反思意識,養成反思習慣。教師反思意識的強弱是反思能否有效進行的關鍵。教師只有對反思形成明確的認識,在實踐中經常用反思的方法指導教學,感受反思對教師成長的作用,才能使反思行為融入教學生活的點點滴滴,才能使這種帶有批判、探究的思維活動成為日常教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最終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反思意識強的教師會在教學中主動發現問題,使自己的眼光敏銳、思維清晰,在實踐中形成自己獨特、有效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2.增強教育信念,堅定反思意志。教師的教育信念推動他們無論面對什么困難都能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數十年如一日地面對煩瑣的教學工作、面對各類學生,是信念使他們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每一位教師都要保持一顆堅定的教育之心。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的一種駁斥,可能自己精心設計的一篇教學預案,在實際教學中卻處處碰壁,這時教師應該鼓起勇氣面對困難,積極地尋找問題的根源,從實際出發、從學生出發,反思教學目標的落實和達成情況。堅定的反思意識不是短時間就能形成的,需要長期的培養。
3.夯實理論基礎,提高反思能力。反思是一種自我批判行為,在批判中不斷認識自我、超越自我,需要有科學的方法和豐富的知識。很多數學教師由于工作時間和強度的影響沒有時間系統學習理論知識,這使得反思停留在較低的技術水平之上。反思需要理論的支撐,這樣教師對教學的分析才能更為理性,才能真正意義上思考數學教學的本質,從而抓住問題的根源,指導教學工作。系統的理論學習不僅可以培養教師反省的思維,更能提高教師反思的能力,使教師能及時發現問題進行尋因、修正、行動,在循環往復的反思過程中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構建自己的教學知識體系。
(二)外部環境推動
1.制定合理制度,促進教師反思。一項合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從外部促進主體發展,教師教學反思制度的建立也是如此。學校通過管理制度的制定,從外部的管理來約束教師進行反思,并和教師內部自律機制相作用,促進反思的內容和質量,加快教師的發展。健全的教師反思機制能將外在的規范轉化為內在行為依據,讓反思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同時,教學反思也需要合理的評價制度。教師的反思除了需要學校必要的監督外,還需要學校客觀、公正的鼓勵性評價,產生促進和制約的雙重效用。合理的評價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能調動教師反思的積極性,增強教師反思的意識和動機。
2.提供有效方法,幫助教師反思。有效的反思需要通過合理的方法才能實現。學校可以通過鼓勵教師撰寫教學后記、教育博客、教學論文等形式推動教師的反思,使外部策略促進內化進程。教學后記是教師最常用的一種反思方法,教學后記的內容常常是教師實踐的過程和自身的體會,教師以批判、總結、探究式口吻記錄。但教學后記的內容大都停留在“如何教”的反思水平上,對于“為何要這樣教”思考得較少,所以學校可以引導教師撰寫教育博客,對教學進行深層次的反思。教師可以在網絡上可以交流自己的數學教學經驗、學生典型的學習案例,同時在網絡上學習他人的教學心得,共享多元化的解題途徑和教學方法。另外,行動研究也是一種建立在科學調查、實踐基礎上的研究方法,同樣也是教學反思的有效途徑。教師在研究中不僅能掌握科學的方法,更能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
3.營造積極氛圍,推進群體反思。霍頓認為:“如果你想改變人們的觀念,你不應該試圖從理智上說服他們。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他們引入一定的情境,使其必須依賴觀念行動,而不是爭辯這些觀念”[2]。學校良好的反思氛圍不是靠個人能營造起來的,需要教師群體的積極配合。教師間的交流可以形成一個多元的“教研共同體”,從而共創一個研究反思、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平臺[3]。教師的反思行為不僅可以獨自進行,也可以從同事的視角來進行,將“自我”和“他人”相結合獲得新的反思認識。這種交流可以是學校有意識組織的教研組、備課組等正式活動,也可以是教師課間及時的探討、互相學習等非正式活動,兩種形式相結合,形成以正式活動為主,非正式活動為輔的交流形式。
4.搭建交流平臺,提供反思指導。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很多教師認為與專家的直接交流有助于教學反思的進行,使專業學科的反思更具實效性。專家作為研究者通過講座、咨詢和行動指導可以針對性地提供給數學教師需要的理論指導,幫助教師有計劃地、系統地反思。一線教師與專家的合作是雙贏的結果。一方面,一線教師在專家的指導下能夠更快地更新知識和技能,提高反思研究能力,推動教育改革的發展。另一方面,專家有了一線教師提供的教學實踐經驗能及時了解教學實踐過程,更新教育理論,促進教師的教學。
三、結語
隨著教師自覺反思意識的增強,他們對教育教學更具探索的熱情,對教育工作更有責任感,形成自覺進行改革的意向和追求。同時教師自然而然會向反思型、研究型和學習型教師邁進。
參考文獻:
[1]張定強,趙宏淵.論數學反思能力[J].課程·教材·教法,2005(3):49-54.
[2]布魯克菲爾德.批判反思型教師[M].張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310.
[3]牛冬梅,梁靖蕓.反思型教師的成長:成果篇[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8:1 1.
作者簡介:
高繼勇,1968年6月出生,男,山東濰坊人,單位:山東省濰坊新紀元學校,職稱:中學正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學和青年教師培養
張嫣然,1995年2月出生,女,山東濰坊人,單位:山東省濰坊新紀元學校,職稱: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