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與莼
摘要:班主任是學校最小的“官”,領導、管理和組織著幾十個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真正做好班主任工作,談何容易。本文從班干部的選拔與培養;注重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狠抓班級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班風;應具師者情懷,彰顯愛的力量;注重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等方面淺談新形勢下的班主任工作。
關鍵詞:班干部選拔;養成教育;愛的力量;家庭教育
自走上工作崗位以來,一直擔任著農村小學的班主任工作。通過三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小有成績。用同事的話說,就是我的學生既“怕”我,又特別愛我;上課或值日等,我在與否一個樣,等等。為此,現以淺談新形勢下的班主任工作為題,將一些工作經驗分享給同行,并共勉。
一、班干部的選拔與培養
如果說選好一個校長等于辦好一所學校,那么選好一個班長等于班主任工作成功了一半。而班長的選拔,需要班主任慧眼識英雄,平時認真觀察學生能力的高與低、品德的優與劣、態度的真與偽。醞釀之后,反復權衡,通過任命或民主選舉等方式確定一個能力強、品德優、能起表率的班長。班長選好了,其他班干部,各取所長。只有這樣,方能組建一個嚴謹的優秀的班委組織。我曾帶的一個班,有個女生叫吳欣語,當時成績一般,但她膽大潑辣,口才較好,組織能力強,且具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我就推薦她擔任班長,負責班級的全面工作,結果她能獨當一面,工作相當出色,成了學校的小名人。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對于班干部的培養,我通常采用的是放權與監管,放手與指導,評價與賞識。所謂放權就是班上的衛生、紀律等工作由分管班委負責安排,班長協調其工作,監管就是各班委在班務工作中出現的小問題,教師及時給予指導、糾正;放手就是老師或學校布置的活動,讓各班委統籌安排、具體落實,發揮其才能,磨練其意志,教師對整個活動過程作建設性指導,對表現優秀的班干部作積極性評價,鼓勵其進步。班干部選拔、培養好了,班主任工作就“清閑”多了。就這一個班,在小學升學考試時,取得了這個學校多年未曾有過的成績,均得到上級領導、同事及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二、注重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種下行動就會收獲習慣,種下習慣就會收獲品格,種下品格就會收獲命運”。可見,養成教育對于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個班幾十個學生,均來自農村不同的家庭,特別是“留守兒童”的家庭,這些學生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壞習慣,如上課遲到、不講衛生、課上睡覺、不寫作業等。這些壞習慣是一種枷鎖,是難以掙脫的羈絆。為此,我嘗試著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規范其行為,培養其良好習慣。比如,2016年9月,剛接到的一年級新生,在上下午課時,學生精神不振,甚至扒在桌子就睡著了。我就想,學生在校午餐,之后,有相當長的時間在玩。對此,我想出一個辦法——睡午覺。通過召開家長會,得到學生家長的積極響應和支持。第二天,學生家長就送來小被子,待到午餐后,我便教學生睡午覺。將小被子自頭往下裹住身體,坐在座位上,頭靠在桌子上睡,我在一旁看著。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不用我督促,學生已有了睡午覺的習慣。上下午課時,學生不但不睡覺,而且是有了更充沛的精力在學習。
三、狠抓班級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班風
21世紀的相關教育理論提出了有什么樣的環境,便會造就什么樣的人才的觀點。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應遵循充滿青春活力,充滿人情味,充滿昂揚向上,形成健康,積極進取的原則。建設內容如下;一、在教室門醒目的一側做一個信息牌,具體有本班師生的合影,班主任寄語,班級口號,班訓等,體現班級的特色、個性。二、在黑板右側是相關制度及其它,如班級公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在其下面是一個圖書角,并在合適的位置擺放一盆花。三、在教室兩側張貼具有人文教育的偉人或名人畫像,并帶格言或名言,或張貼名人書法作品。四、在教室后面右角落處擺放勞動工具。五、教室后面的黑板供學生出板報使用,板式的設計應注重審美的要求,內容從各學科的學習到思想教育,從趣味知識到文本內容,可謂豐富多彩。六、組織各種有益活動,促進班級文化的進一步深化,如組織球類、棋類、朗誦等比賽活動。以開展活動為契機,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其鍛煉,增長其才干。教室里面的物品要清潔衛生,且擺放盡量的統一,整齊。總之,一個整潔、幽雅、和諧,極富文化氛圍的環境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
四、應具師者情懷,彰顯愛的力量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愛,首先意味著奉獻,意味著把自己心靈的力量獻給所愛的人,為所愛的人創造幸福”。愛自己的孩子是本分,關心,體貼,愛護學生是本職工作,尤其是今天的“留守兒童”,更需要得到老師的百般呵護。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如自己動手修理窗戶桌椅,為學生噓寒問暖是常態。記得2008年我帶的一屆學生,有5個學生家庭極其貧困,見此現狀,我尋思著怎么去幫助他們。最后找到了一個資助貧困家庭的機構“華僑協會”,這個組織得知學生的情況后,給這些學生送去了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之后,這些學生中,有一個患上疑似尿毒癥的疾病,本就貧寒的家庭,遭此不幸,所謂雪上加霜。為此,我再次找到“華僑協會”,幫助他把病治好了。再有就是2010年,接到一個班,有一個學生父母離異多年,且父母都不在身邊,是跟外婆一起住。所以,在該生的學習,生活等方面就比其他學生多傾注了幾分心血。現已經是她所在中學的佼佼者。回想當初,她是一個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的學生,現在成長為一個積極參與活動,昂揚向上的學生,頓時心中升騰起的欣慰,頗感幾分幸福。
五、注重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不管時代發生多大的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的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教育的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古往今來,許多成功人士,如德國詩人、劇作家歌德,以“父子書法家”著稱的王羲之、王獻之,發明大王愛迪生,一代文學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在其成長過程中均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成年人對未成年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但一個農村小學,由于學生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家庭教育意識淡薄,且“留守兒童”家庭居多,家庭教育成了教育的大問題。對此,我是這樣幫助學生家長搞好家庭教育的。第一,每學期召開不少于2次家長會,內容及方式有:一是學習現代教育理念,幫助學生家長提高家庭教育意識;二是召開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采取教師與學生家長互動、學生家長與學生家長互動,介紹老師、優秀學生家長的一些家教經驗和方法,這些生動的材料,最容易為其他學生家長學習效仿。第二,充分利用微信或QQ或電話,互通學生學習和生活情況。第三,重視家訪工作,讓學校教育更深入。通過家訪,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核實學生言行在家里和學校一致性情況;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條件和生活環境;和學生家長交流學生的教育方案等。這些做法幫助學生家長提高家教水平,大大促進對學生的教育效果。
總之,在新形勢下,作為一名班主任,應與時俱進,學習現代教育理念,以人為本,力求將學生培養成新時代“大寫的人”,從而實現師者情懷的教育夢想。
參考文獻:
[1]崔慶大.淺談新形勢下的班主任工作[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63).
[2]李茂葉.淺談新形勢下的班主任工作[J].職業教育與區域發展,2010(1):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