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芳
摘要:作文是對生活的審美。但作文卻一直是令師生最為之頭痛的事。盡管在教學中教師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導作文,費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學生卻怕上作文課,也怕寫作文。“作文難”已成了長期困擾學生和老師的嚴重問題。針對目前小學作文教學中的種種困局,本人結合了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學經歷,粗淺地談幾點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困惑和策略。
關鍵詞:作文教學;困惑;策略;寫作興趣;注重積累;閱讀能力;激勵措施
困惑一:學生厭煩寫作,毫無興趣
一上作文課,學生的抵觸情緒就特別嚴重。學生對老師布置的作文不感興趣,害怕提筆,一節課下來要么只寫了寥寥幾筆,敷衍了事;要么全記流水賬,言之無物,甚至胡言亂語。據調查,很少有孩子喜歡寫作,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寫作情緒障礙。舉個例子,如果老師帶學生去春游,不用寫作,孩子毫無壓力,必定歡天喜地,手舞足蹈,對春游充滿了期待。但如果附帶寫作條件,肯定大大降低孩子的出游興趣,有些孩子甚至為了不寫作,拒絕去春游。
困惑二:?學生經歷少,缺少素材積累
在作文課堂上,我們會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老師出示寫作主題后,許多孩子冥思苦想,緊咬筆頭,就是無法在作文紙上“蹦”出一個字。問其原因,答曰:“不知道寫什么?”其實語文課本上的作文題目都有明確的要求,雖然學生能清晰明白字面上的要求,但是他們沒有這些經歷,腦海里搜索不到能用上的素材。
困惑三:作文缺少美感,題材陳舊
在對學生習作進行批改的時候,經常會發現一個通病:言之無物,小題大做,無病亂呻吟,有些文章內容單薄,缺少語言的美感。此外,學生作文內容千篇一律,如寫“媽媽的愛”時,多數學生寫的都是“生病時媽媽背著我去醫院,晚上又無微不至地照顧我……”題材陳舊,不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作文教學上出現的諸多問題讓老師倍感棘手,苦不堪言。盡管作文教學如“荊棘”一般阻礙了語文教學前進的腳步,但是它是語文學科的重中之重,起著舉足輕重般的作用,我們一定要認真研究學習,尋找作文教學的新出路。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本人對作文教學非常感興趣,同時也在進行探索,就個人而言,本人認為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學有以下幾種策略:
策略一:開展豐富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托爾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事實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突破口。為此,語文老師應該在每堂習作課中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精心設計既具趣味性又有知識性的活動,在活動中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寫作。如在三年級語文《這兒真美》的寫作教學中,老師便可搖身一變,成為一名導游,有計劃有目的地把孩子帶出課堂,去觀察身邊的風景之美。老師一邊帶領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美的風景,一邊引導學生把所見所聞所感用優美語句進行描述,寓教于樂,情景交融。當孩子要寫作時,就不會再抓耳撓腮,而是文思泉涌,輕輕松松完成習作。只要把寫作變易,學生又怎么會產生畏難情緒呢?
總之,在進行作文教學中,老師一定要想法設法,讓課堂活起來,動起來,只有快樂的作文課堂,才能有效地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
策略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走出“無材料可寫”的困境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 這告訴我們“生活是作文之本。”作為老師和家長,要千方百計創造一切機會給孩子們盡情地享受豐富多彩的生活。聽聽音樂,讓他們欣賞藝術之美;去郊外野炊,讓他們體會野趣之美;走訪名山大川,讓他們感受自然之美……同時,老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加強對觀察的引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讓他們能從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從常見的熟悉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點使自己心動的東西來,從而走出“無材料可寫”的困境。
策略三:鼓勵大量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語言積累對于寫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量,才有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否則,縱有千頭萬緒,也難得片言只語。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書讀多了,生活積累豐厚了,就會引起傾訴、表達的欲望,寫作就能厚積薄發、水到渠成。作為語文老師,一定要給學生營造讀書氛圍,讓他們愛上閱讀。如定期向學生推薦優秀讀物、在班級建立“圖書角”、舉辦“好書互易”“21一天有聲閱讀”等活動。
策略四:運用感情鋪墊,鼓勵學生寫出真情實感
情感是文章的靈魂。如果文章缺乏真情實感,對所寫的事物無動于衷,很難出好文章來。好文章是有感而發,以情感人的。我們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重視情感的積累與表達,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情感,養成用文字表達情感的習慣,經過不斷的積累,相信學生就能寫出情感充沛,具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如在教學習作“父母的愛”時,可以策劃一堂感恩教育公開課,用 “感受愛——說說愛——表達愛”這“愛的三步曲”進行,有這一連串的情感鋪墊,孩子們不但能寫出極具真情實感的習作,而且還能受到一場感恩教育的洗禮。
策略五:多練筆,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要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必須要多練筆。日記,就是一種很好的練筆形式。所謂日記,顧名思義,就是對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事情的記錄。葉圣陶先生曾明示:“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覺得有意思就寫,一兩句也可以。”可見這種不拘形式,不求長短章法的日記克服了習作教學的諸多弊病,一定會更受學生歡迎,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是練習寫作的一個很好的方法,語文老師應加以重視。
策略六:采用適當的激勵措施,增強寫作信心
小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都還不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也較差,但自尊心強,如果我們在平常的作文教學中能多采用激勵的措施,關注、重視每一個孩子的寫作成果,相信能有效增加孩子寫作的自信心。如對學生習作進行詳批細改,寫一些充滿愛心和鼓勵性的評語,把孩子的每一篇作文都當成作品來對待。又如進行作文評比時,可根據學生作文水平的差異,設立不同的獎項,照顧到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盡量挖掘他們寫作上的閃光點,也許是一段話,也許是一個句子,甚至是一個詞語,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自豪感,這樣,他們的寫作興趣也就與日俱增。
以上是本人對作文教學的粗淺見解。本人相信只要我們在作文教學中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設計出好的訓練內容,實施優化的教學方法,我們的作文教學改革就能披荊斬棘,沖破迷霧,拓開一條活路來,讓“作文教學是老大難中的老大難”(張志公語)永遠地成為過去。那時,我們的作文教學一定會迎來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春天,作文教學之路將會展現一片廣闊而美好的前景。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文章例話〉序.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年2月
[2]小學語文教師.2014年12期卷首語
[3]矛盾.漫談文藝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