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要:隨著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推陳出新,初中語文教學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很多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認識到,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并不是教育的最終目標,而是要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成為德、智雙發展的人才。在本文中,筆者將從教學實踐入手,探索德育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德育教育;滲透途徑
德育教育與初中語文教學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語文教學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學生品讀文本的時候,都會受到其中優秀思想的感染,從而實現思想品質的升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挖掘文本中的內涵,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促進學生品德的發展。
一、基于語文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語言優美、內涵豐富的文章,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漢字的優美進行感受,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學生實現品德上的發展。教師應以語文教材為根本,在其中進行深入的挖掘,讓學生能夠在其中找到大量的德育素材,對作者的思想進行感受。
例如,在學習《雨的四季》的時候,我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通讀,并思考: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雨,我們眼中的雨與作者眼中的雨有什么不同?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表達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在對文本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學生發現,在描寫雨的時候,作者飽含著一種深情,一種對雨的喜愛,雨在作者眼中是非常美好的事物。我對學生說:“雨給作者帶來了活力,給作者的思想帶來了流動。從作者對雨的描寫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熱愛。我們也要和作者一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在分析文本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熱愛生活的重要性,并跟隨著作者的眼光,有意識地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注重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二、結合寫作實踐,開展德育教育
閱讀和寫作都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能夠利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教師可以在寫作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書寫自己對各種問題的看法,學會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從而實現思想品質的發展。
例如,在一次寫作教學中,我讓學生以《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為主題撰寫作文。很多學生剛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找不到寫作思路,我告訴學生,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應該是一個具有獨特道德品質的人,一個具有獨特審美情趣的人,就算他的身份非常普通,他也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學生經過思考,都確定了自己的寫作方向。有的學生認為,清潔工讓城市更加美好,每天都勤勤懇懇的工作,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有的學生認為,老師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撐起學生美好的明天,因此老師也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深入到普通人的內心深處,感受到了他們美好的品質,也立志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一個為社會、為他人做貢獻的人。通過在寫作實踐中花姑娘開展德育教育,能夠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進行構思、進行思考,對優秀的思想品質進行理解和學習,從而能夠產生提升自己的愿望,使學生的價值觀更加完善,道德品質實現進一步的發展。
三、加強文本朗讀,傳遞德育情感
語文新課標明確強調: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反復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對文本中的思想和情感進行感受,在掌握知識與能力的同時,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朗讀的方式,深入對文本進行朗讀,對文本中的思想和內涵進行深入的感受,實現德育情感的深刻感受和認知。
例如,在學習《秋天的懷念》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學生對課文中的情感進行體會,我讓學生放開聲音進行朗讀,對于自己感受比較深的句子可以反復朗讀,對其中的思想和情感進行深入把握,并且要有感情地進行朗讀。當我在教室中進行巡視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學生朗讀得非常有感情,并且還在作者的敘述中流下了眼淚。在朗讀之后,有的學生分享了自己對文章的看法:“讀了這篇文章之后,我被母愛所深深的打動了。年少時候的我們不懂父母對我們的愛,只是一味地想逃離生活中的桎梏,做了很多傷害父母情感的事情。現在回憶起來,我非常愧疚。作為兒女,我們要理解父母的心情,并努力學習、努力生活,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讓父母成為更加幸福的人。”通過反復朗讀的方法,學生能夠對文本中的信息進行深入解讀,體會出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
總之,所謂教書育人,就意味著教師除了教給學生知識外,還應該教會他們怎樣做人,注重對其進行道德教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不能忽視道德教育的滲透,力求做到文化教育與道德教育并重,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文本中、文字中獲取德育教育的相關知識,在語文的海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使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韓志榮.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方法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51-52.
[2]黃金.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0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