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啟賢
摘要:小學科學課,是為孩子們獲取更多的科學知識而設置的學科。小學生好奇心強、好動, 而且精力旺盛,是學習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只有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來設計教學,才能收獲更成功的教學效果,讓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科學現象,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此外,教師的自身素養,也是影響教學策略應用的關鍵因素之一,進而影響教學效果。本文只要從導入、實驗、設疑、善用多媒體和評價五個方面談談上好小學科學課的五大策略。
關鍵詞:科學學科;導入;探討;突破
有效的教學策略,是促進小學科學課程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推進劑。怎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愛上科學,喜歡科學呢?根據這幾年的教學經驗,我談談對科學教學的看法。
一、優化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熱情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科學這門學科產生濃厚興趣,才能更好更主動地去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設計層層深入,引人入勝的導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科學課通常需要做實驗,對小學生來說,好奇心和動手操作欲望也讓他們對做實驗充滿期待。因此,用做實驗作為導入,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制造懸念的課前導入,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課前用制造懸念,導入新課的方法,可以充分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帶著一種迫不及待的心情,眼巴巴地期待著老師趕緊開始講述新課。如在學習《研究磁鐵》這一課時,可在桌子下面用拿著磁鐵的手接近桌上用罐子裝好的小鐵釘,小鐵釘會在罐子中飛舞,會讓學生覺得這種現象不可思議,引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老師桌子下面的手中到底有什么,能讓小鐵釘在罐子中飛舞呢?它能不能讓別的物體也像鐵丁一樣?由于急切想知道其中的奧妙,下一步的探討活動學生自然萬般期待。
二、實驗探究,引領學生體驗快樂
教師要認識到,小學生階段是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最強的階段,所以無論是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教師的教學設計,還是教師的教學方法,都應該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規律。實驗教學法可以非常容易地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如:食鹽是生活中常見的一樣調味料,每天家里炒菜都會用的上。這么熟悉的物品,如何才能突破常規,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呢?在學習《食鹽的溶解》這一課時,筆者首先在上課前提前準備了一個裝了清水的透明玻璃杯,還有一些食鹽,為學生做了一個實驗。讓學生觀察:將食鹽倒入杯中,輕輕晃動,接下來會發生什么現象?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食鹽在水中通過搖晃,竟然消失了!這樣的現象讓學生感到困惑,食鹽到底去哪兒了?這個時候老師把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一起做實驗,自然地把學生帶進了課堂教學。學生們在做實驗的過程中也感受到科學學科的魅力,離愛上這門學科又更進了一步。
三、提出疑問,引導學生主動探討
形成問題對于學生的學習也極有幫助。有了問題,就可以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好勝心,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科學課可以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尋找答案、解決問題。如果我們在上科學課前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提出疑問,解決問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時,學生的學習成就感也可以體現出來,學習科學的意愿也會隨之增強。當然,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鼓勵學生有自己個人的獨特見解,并大膽發言。那么他們解決問題的熱情會更加高漲,解決問題的信心也會大大增強。如在學習《觀察熱脹冷縮》這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準備了兵兵球,先把兵兵球按癟,讓學生探討如何才能是乒乓球復原?復原的原理是什么?我們研究熱脹冷縮有什么作用呢?問題一拋出,學生的思維就像打開的閘門,認真而積極地去思考和討論。得出結論后,結合生活經驗讓學生再次探討:大橋路面的縫隙,家里地板瓷磚的縫隙等等有何作用等。通過老師的一步步引導,學生學會了深入思考, 大膽提出疑問,進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四、利用多媒體的優勢,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
小學科學的學習內容大部分都是跟學生的日常生活有關,偶有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對于那些深奧和復雜的科學現象的解釋,如果只是用理論來講解,學生是很難接受和理解的。好動貪玩,效果不佳。所以單一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覺得很枯燥,教師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加課堂的豐富性。多媒體是生動的學習資源,運用多媒體,可以使得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直觀化, 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輔助手段,多媒體優化了教學過程,使學生在生理方面受到視覺、聽覺的影響。在學生心理方面,教師抓住學生喜歡的心理特點,很好地促進了教學的進程,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對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有了顯著的提升。
五、善用評價,記錄科學探討過程
課堂或課后科學的教學評價,可以更真實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評價反饋出來的問題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和調整。教學評價可以多種方式并存,師生評價,生生評價,甚至是邀請家長評價等等,發揮評價的鼓勵和發展功能。教學評價前,必須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科學探究的過程,師生一起記錄遇到的難題,一起討論和評價,評價之后,也要善于反思和總結,發揚長處改進短處,創建民主、有效的科學課堂。
總體來說,科學是一門關系你我他的學科。雖然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主科,但對學生的身心成長卻有著極大的作用,可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基礎的重要階段,教師除了要關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關注知識的積累,還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學以致用。作為一線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科學學科的特殊性,與學生一起學習科學知識,探索科學,為祖國的建設出一份力。讓我們做好學生的堅實后盾,讓他們在科學的殿堂上展翅飛翔。
參考文獻
[1]. 劉本娜《運用多媒體技術突破化學教學難點研究》《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中國標準書號[S].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7年
[2].丁琦《多媒體影響小學生課堂教學互動行為的評價研究》《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