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娟
摘要:數學是初中階段的基礎學科,學生學好數學不僅能夠獲得基礎的數學知識,還能夠實現各方面技能與素養的提升。但受應試教育等傳統觀念和思想的影響,初中數學教師普遍采用單向傳輸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整個教學過程變得枯燥、乏味,學生也因此失去學習興趣和動力,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難以得到發展、提升。基于此,本文將從巧妙運用教學情境、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和運用生活實例教學三個方面出發,分析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科學方法和具體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教學;教學方法;探究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和深入的背景下,初中數學教育教學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同時也面臨著全新的任務和更高的要求,即轉變過去單向傳輸的教學傾向,改善學生被動學習、機械記憶的學習狀態,革新教學方法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把握時代和教育發展的趨勢,樹立科學的觀念和思想,探索各種先進、創新的教學方法,以推進教學改革,最終實現初中數學的有效教學。
一、巧妙運用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動力
情境教學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方法,能夠引發學生一定的情感態度體驗,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教學情境來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具體地說,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對數學知識進行加工和處理,制作成圖片、動畫、視頻或者電子課件,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們,創設出直觀化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受到多重感官刺激,從而產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有強烈的學習意愿,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例如,在教授《平面圖形與空間圖形》這部分知識時,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動力,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創設了直觀的教學情境。首先,筆者為學生們展示了兩組圖形,一組為平面圖形,一組為空間幾何圖形,然后,筆者讓學生們觀察兩組圖形之間的區別,并讓學生們聯想平面圖形能否轉變成空間幾何圖形。通過多媒體的導入,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直觀感知,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平面圖形與空間圖形的理解。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巧妙運用教學情境,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培養自主探究能力
教學方法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選擇和運用的手段、策略,直接影響和決定著教學的最終效果。所以,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踐行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創新課堂教學的方法,不再利用單方面傳輸式的方法來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巧妙地運用問題引導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思考動機,觸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讓學生能夠在問題的引導和驅動下自覺主動地進行思考、分析、推理、論證與探究,最終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與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授《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培養學生們自主探究的能力,筆者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們設計了一些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們主動探究。問題如下:有甲、乙兩桶相同重量的大米,現在將甲、乙兩桶的米分別倒出一半,甲、乙兩桶剩下米的重量相同嗎?如果代數式8x-9與6-2x的值互為相反數,那么x的值為多少?問題提出后,學生們立即圍繞問題展開思考。經過思索與分析,學生們最終得出答案。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運用生活實例教學,提高學習理解能力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最終也將為生活而服務,加強數學與生活間的聯系不僅符合學科的本質要求,還可以讓學生體驗和認識到數學的實用性,從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從現實生活出發,善于觀察,并搜集各種與學生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相關的案例、實例,以此為基礎和載體來展開課堂教學活動,創設生活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其中,體驗與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間的關聯,促進學生知識思維向應用思維的轉化,從而在加深學生知識理解的同時有效強化學生的應用意識。
例如,在教授《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時,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理解能力,筆者運用生活實例展開教學。如,在一家商場中,某件商品的標價為400元/件,經過兩次降價后,價格為324元/件,并且兩次降價的百分率相同,那么這件商品每次降價的百分率為多少?這時,學生們立即結合生活經驗對問題展開分析。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運用生活實例教學,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總之,有效教學方法是實現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條件,也是廣大教師需要所必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和深化的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應該繼續思考、探索,從現實學情出發,通過巧妙運用教學情境、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和運用生活實例教學等策略來優化課堂教學,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最終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路善壯.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方法探討[J].求知導刊,2016(07):88.
[2]高彥平.初中數學有效教學方法及策略研究[J].才智,2015(29):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