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開維
摘? 要:在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思維邏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給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了難度。針對這種狀況,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特點,并創設符合學生認知的教學策略,從而讓他們享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促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高年級;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數學教師存在一味追求教學形式,忽視教學內容的狀況。還有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與學生的互動性,從而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熱情。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而小學生自身具有思考問題不全面,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這也就造成了一部分學生學習數學特別困難的結果。本文從具體的教學實踐著手,為學生創設更為自由和開放的教學氛圍,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一、教學合作化,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學生思維的差異性,有利于促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創設具有開放性的數學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讓他們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更為全面地掌握數學知識,享受數學學習的快樂,進而促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例如,在講授《多邊形面積》這部分內容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合作的方式開展授課,讓學生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提升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筆者主要從以下四點開展本節課的教學。首先,科學分組。在劃分小組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保證每個小組的整體學習水平差異均衡,并讓每個小組的成員的學習成績呈現層次化的分布。值得注意的是,小學數學教師應遵循學生的主觀意愿,從而提升小組協作學習的效果。其次,創設問題。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創設如下的問題:農民伯伯打算在一塊直角梯形田地上蓋塑料防護膜,這塊梯形田地的上底為2米,下底為4米,寬度為2米,問題為這位農民伯伯要用多大面積的薄膜?請用盡可能多的解題方式解答。再次,適時引導。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在求圖形的面積過程中,我們通常運用切割法和填補法,從而將未知的問題轉化為已知的問題!”與此同時,小學數學教師應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中,從而在維護課堂教學秩序的同時,更好地對出現小組討論存在的問題,進而開展啟發性地引導,提升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最后,展示成果。在大部分的學生討論結束后,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小陳積極地舉手說:“我們小組通過大家的交流,一共想到了兩種解題方法。第一種,運用切割法的思路,我們將這個直角梯形,切割成一個邊長為2米的正方形和一個邊長為2米的直角等腰三角形。第二種,運用填補法,我們可以制作一個和題中全等的直角梯形,將兩個梯形拼湊成一個邊長為6米,寬為2米的長方形,從而計算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小學數學教師運用小組合作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增強自身思維的發散性,進而促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教學實踐化,提升文的本理解力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數學課堂打造成為知識的試驗場,運用實踐的方式,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參與到制造知識、產生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從而提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力。與此同時,小學數學教師應選擇難易適度的內容開展授課,提升整體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授“長方體”這節內容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提前準備相應的實驗材料,并對學生的實踐行為進行針對性地引導,提升整體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具體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步進行著手:第一步,學習知識。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講授這部分知識,讓學生對長方體的棱、頂點、面有一個感性的認知。第二步,準備實驗器材。小學數學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巧妙地設計構成長方體木棒的長度,并保證每位學生都有木棒。此外,教師應準備充足的橡皮泥。第三步,創設問題,實施引導。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創設如下的問題:你們如何運用手中的木棒和橡皮泥制作長方體?你們可以運用剛才講的知識,對長方體的構造進行探究,也可以仿照身邊的長方體進行制作!第四步,展示成果。給筆者印象最深的是小華的作品。她將自己的作品拿到講臺上說:“一開始,我并不知道怎樣做,但在教師的指導下,模仿身邊的鉛筆盒,制作六個面,再根據木棒的長短進行拼接!”通過運用實踐的方式,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讓學生參與知識產生的整過過程,還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提升整體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三、教學趣味化,增添數學教學趣味
小學生的年齡小,他們更喜歡具有新奇的事物。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導入具有趣味化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與此同時,小學數學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并將教學內容以有趣的方式展現出來,從而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提升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水平。
例如,在講授“3的倍數特征”這部分內容時,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如下的方式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在開課時,教師對學生說:“你們隨便說一個數字,我就知道這個數字能不能被3整除!”學生的好奇心順勢被調動起來。在師生之間的互動過程中,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神秘性,好奇心逐漸加強。針對這種情況,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計算的幾個數的特征。教師可以對學生說:“你們可以將這幾個數的各個位數相加,并分析這些數字之和與3的關系!你們可以和身邊的同學一塊討論!”學生通過觀察,很容易發現這些數的各個位數相加的和可以被3整除。趣味化的教學方式,在激發學生好奇心的同時,也能提升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情趣度。教師可以運用趣味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探索數學學習的奧秘,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在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不斷地總結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進行解決,從而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促進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進而構建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徐丙新.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互動的有效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3).
[2]俞小云.多元化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