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江武
摘要: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教學的精髓,是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其需要在“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等部分采取多樣的方式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在本文中,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如何依托教學內容進行數學思想方法教學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策略
眾所周知,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內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煉,其是以數學內容為載體的,無法離開數學內容而獨立存在。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只有反復地引導學生體驗、探究數學內容,其使學生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感悟到數學本質,掌握數學學習方法,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就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而言,其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這四部分。在本文中,我立足高年級數學教學,從“空間與圖釘”、“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這三方面入手,就如何進行數學思想方法教學進行詳細說明。
一、在“空間與圖形”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空間與圖形”教學的開展是對現實世界中的物體、幾何體等的形狀、位置等進行該我,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描述客觀世界的工具。分析“空間與圖形”該部分內容,我們可以發現,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如分類思想、轉化思想、集合思想等。以此為基礎,數學課程標準中,對各個學段的空間與圖形教學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就高年級而言,其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靈活運用觀察、操作等手段,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建立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感性認知,發展其空間觀念,使其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上感受到公理化的思想。所以,我在組織高年級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會將教材內容作為依據,引導學生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從而使其扎實掌握數學思想方法,為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我在組織六年級總復習教學活動的時候,立足學生所學習的圖形,引導其按照一定的標準對這些圖形進行分類。在分類的過程中,其既可以按照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這樣的標準分類,也可以按照圖形的性質進行分類。在這樣的分類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重新建立對所學圖形的感知,還可以把握各個圖形之間的聯系,加深對其理解。與此同時,學生對圖形進行分類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其體驗數學分類此思想方法的過程,有利于其掌握數學分類方法。
二、在“統計與概率”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統計與概率”主要研究現實生活中的數據以及所發生的隨即事件,在經過數據收集、整理等過程中,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描述,以此做出合理的推斷與判斷。我在分析“統計與概率”該部分知識的發現,其中包含著統計思想、模型思想等。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接觸統計知識,而且,課程標準中對各個學段的統計教學要求是不一樣的。并不是學生在低年級學習了統計知識,就無需在高年級繼續學習。在小學階段,統計與概率是貫穿于數學教學活動始終的。就“可能性”該知識點而言,學生需要從三年級開始學習,到了六年級仍在學習。基于執教班級學生的數學學習實際情況,我在組織三年級教學活動的時候,會創設摸球游戲,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感知哪種顏色的球的概率大;在四年級,我則設計游戲的公平性,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建立對概率的感性認知;到了六年級,我則鼓勵學生運用分數形式來表述可能性的大小。如此循序漸漸的教學過程,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數學發展需求,還可以使其在一步步的探索過程中,感知統計與概率該思想方法,并將其內化為自身的思維結構,從而為其靈活地運用該思想方法解決問題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實踐與綜合應用”該內容教學活動的開展旨在引導學生靈活地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過程中,解決極具綜合性的問題,從而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提升數學應用能力。該內容教學活動的開展,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等知識的理解。我在組織“實踐與綜合應用”該內容教學的時候,一般會引導學生挖掘問題中的數學信息,并從數學的角度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某化肥廠今年六月份的上半月生產了380噸的化肥,下半月則完成了整個月生產計劃的60%,結果超出了50噸,請問這個月計劃生產多少噸化肥呢?”在解決該問題的時候,我引導學生運用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將問題條件以線段圖的方式展現出來,以此把握各個條件關系,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在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教學,有針對性地將統計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分類思想等滲透到“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括”、“實踐與綜合應用”等內容中,以此在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理解的基礎上,使其把握數學本質,靈活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陳月英.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教學思想[J].中國校外教育,2017(36):103.
[2]張紅梅.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