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艷瓊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經明確說過,教育的基本任務實則是習慣的養成教育,而低年級小學數學帶有一定的啟蒙教育特點,也應該及時優化小學生的學習習慣,促使小學生及時實現學習進步,穩步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科能力與學習能力,為小學生的未來成長做好充足準備。本文將從優化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改善小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三個角度來分析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與積極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學習習慣;重要性
常規的小學數學教學看重的是本學科知識的傳播速度,追求的是高密度、快節奏,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會比較關注每節課的知識容量,或多或少都忽視了小學生的主體學習需求,尚未滲透習慣養成教育。然而,由于小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他們在數學學習中產生了諸多無效學習行為,也由此降低了小學生的學習效能感,很難真正保護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現代教育強調的是以學生為本,這就便于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師及時滲透習慣養成教育,從學生的終身發展角度出發,切實思考什么對學生是有益的、什么對學生是有價值的,從而切實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科能力,使其實現有效學習,進一步開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
一、優化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新課改下,優化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最重要的一個教學任務,關系著低年級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表現與未來發展需求。但是,要想真正優化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首要前提便是要改善小學生的學習習慣,使其自主摒棄被動接受、機械記憶的惰性思維意識,主動參與數學探究,利用一切機會去完善自主學習經驗。因此,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優化小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切實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就如在“認識鐘表”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要求小學生在課前預習本課新知,鼓勵小學生積極詢問家長識讀鐘表時刻的有效方法,根據教材內容總結出“認識鐘表”一課的重點知識,而這就便于小學生及時實現有效學習,使其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然后,在數學課上,筆者會展示幾張鐘表的實物照片,隨機選擇幾名同學,要求他們回答時間問題,分享自己的預習成果。由此,小學生便能明確意識到預習的重要性。然后,筆者表示,預習是課堂探究的基本依據,每個小學生都需自主預習,否則很難跟上教學進度。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會經常檢查小學生的課前預習效果,積極幫助小學生養成了課前預習的好習慣,為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做準備。
二、改善小學生的學習態度
低年級小學生的心智比較幼稚,活潑、好動,很難將注意力長期集中在一成不變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尤其是當小學生無法取得學習進步之時,便會快速喪失學習興趣與動力,產生學習倦怠、拖延等問題。但是,如果可以優化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其逐漸適應數學學習節奏,并且積極引導小學生自主反思學習經驗,歸納經驗教訓,那么則可促使小學生及時把握數學學習規律,增強小學生的學習效能感,從而切實改善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
就如在“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課教學中,筆者就鼓勵本班學生積極進行了運算檢驗,要求小學生在草稿紙上列出20以內退位減法習題的解題過程與計算結果,然后再根據草稿演算進行第二輪計算檢驗,引導小學生及時修改了不當結果。如此,小學生就能明確感受到檢驗反思習慣的重要性。而且,通過有效的習題檢驗,小學生在計算練習中的錯誤率明顯下降,這一直觀變化也很好地堅定了小學生的學習自信,使其相信自己可以學好數學,切實改善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
三、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新課改十分關注教學效率,且以“有效教學”指出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活動,優化師生互動,以便利用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優化整體的教學效率,實現有效教學。在這一改革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通過不斷優化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來減少他們的無效、機械學習行為,由此達到構建有效課堂的目的。
就如在“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教學中,筆者就鼓勵本班學生積極在課前預習了本課知識,根據自己的除法計算經驗去分析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與運算過程,由此提高小學生的運算水平。另外,在課堂探究中,筆者要求小學生積極參與4人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客觀展現自己的除法運算思路,由此改善小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其學會邊學邊思,及時借鑒他人的優秀學習思路。待課堂教學結束之后,小學生也要及時復習本課知識,歸納出有余數除法的計算過程與計算法則,及時查漏補缺,確定課后習題練習方向,從而全面改善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在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習慣養成教育不僅可在短期內改善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保證小學生可以受益一生,使其真正實現健康成長。因此,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師要認真觀察小學生的學習行為,及時滲透習慣養成教育,全面改善與優化數學學科的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小華.淺探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J].學周刊,2018(32):65-66.
[2]潘愛東.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8(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