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秀云
摘要:隨著中國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近幾年關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說法很普遍,小學課文在整個教育階段里面所占的比重很大,小學生的語文教學成果同樣也深受大家的關注,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師身份負責,要做一個合格的、能跟上教育發(fā)展步伐的教師。教科書同樣也需要迎合當代學生的心理和生活環(huán)境進行合理的改編,從而適應當代學生的教育。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科書;兒童形象
引言:
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做好教,也要做好育。教育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廣大從業(yè)教師肯定都有體會,現(xiàn)在的孩子叛逆,想順利開展教育常常遇到很多阻礙,非常不容易。所以,教育部要在教育改革的帶領下大膽嘗試新的課程安排,在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下融入新的教學方法,帶領小學生從新課本中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思維方式。將課本中的兒童形象具體化、活化,讓小學生看到自己在課本中的映射,從而找到自己的形象,學習長處,摒棄自身的缺點。這樣一定會對教師開展小學生的教育事業(yè)有很大的幫助。
一、從小學語文教材中學習愛護花草,樹立環(huán)保觀念
現(xiàn)在大家提到最多的話題就是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越來越差,哪里又出現(xiàn)長期的霧霾天氣,空氣中有害物質污染指數(shù)又超標了等問題接連不斷的充斥著廣大群眾的眼球[1]。但是為什么大家都知道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越來越差,同時也大力提倡環(huán)保,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亂扔垃圾,沒有一點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這就說明一個好的習慣需要從小培養(yǎng),并且要長期堅持。比如,在學習《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時,首先小學生會從課文中看到在遙遠的鄉(xiāng)下草地十分茂密,并且很多草地上都有蒲公英生長在其中,而小學生可以在課文中隨著作者一起感受這篇草地隨著蒲公英花瓣合攏之下而不斷變化其中的顏色,其中所用到的語言與詞匯均將金色的草地展現(xiàn)的十分生動。在這里小學生可以不斷聯(lián)想這樣的場景,在一個天高氣爽的日子里學生與家長一起去郊外踏青,感受這片草地的生機勃勃,同時對上面的植物有著更深的喜愛之情。在聯(lián)想中教師及時對學生進行講解,正是因為人們對草地的愛護,從而才能在其中生長多種植物,我們才能看到各種花草樹木,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如果大家都不保護草地,那么這些花草樹木便會不斷在踐踏中枯萎而死去,大家還能看到這篇美麗的風景嗎?從這樣的教學中不斷教導學生從小要正確樹立的愛護花草樹木與環(huán)保的理念,尊敬與熱愛我們的大自然。
二、培養(yǎng)小學生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思想
由于很多小學生受到了家庭的過多愛護與照顧,很多時候對別人的勞動成果往往不屑一顧。據(jù)筆者觀察,有的同學在做題的時候明明辛辛苦苦解下一道題卻是錯誤的,而其他同學卻因此嘲笑他。這時教師就應及時對學生充分開展教育,要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2]。比如,在學習《楊桃》這篇課文時,首先因為這篇課文作者父親的緣故讓作者明白了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而在課堂中作者的教師讓同學們畫楊桃的時候作者畫成五角星的樣子,引起了同學們的哄堂大笑,而這時作者的教師嚴肅地對同學們進行教育。同樣,“當我們看到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fā)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這句話與作者父親的教導如出一轍。最后回到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教育,盡管有的時候別人的勞動成果可能不會受到我們的認可,但是我們也要充分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自己不認同的東西不一定就是不合理的東西。試想如果你辛辛苦苦畫出了一張畫卻遭受到別人的嘲笑,你的心里難過嗎?將心比心才能不斷培養(yǎng)尊敬別人勞動成果的思想。
三、從小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誠信
誠信對一個人來說很重要,沒有人喜歡滿嘴說謊的孩子,而對于小學生在教育的時候教導小學生能夠正確培養(yǎng)自己的誠信,對小學生的教育而言十分重要。筆者在《我不能失信》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先帶領學生有聲有色的朗讀一遍課文,然后向同學們提問:如果宋慶齡當初聽從他父親的話語,后面會發(fā)生什么事呢?在學生的舉手之間筆者會重點教導學生,宋慶齡之所以能夠拒絕父親去伯伯家全都是因為她具有一顆誠信之心。如果宋慶齡應允父親的要求,那么小珍來到她家就會看不到宋慶齡。同樣,這樣的話宋慶齡就相當于失去誠信,但是宋慶齡并沒有那樣做。從這篇課文教學結束后筆者向小學生提問:同學們,假如你是小明,答應今天下午一起去他家寫作業(yè),而小明的媽媽卻要小明放學后哪里都不要去,乖乖在家寫作業(yè),你會怎么做?在這樣的提問中筆者不斷對學生樹立對應的誠信意識,教導學生要從小學會誠信,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四、引導小學生做一個博愛的人
小學生天生單純,像一張白紙,內心純潔,但是現(xiàn)在社會復雜,小學生要從小培養(yǎng)關愛他人的心,這樣在后期的成長中也會時刻牢記關懷他人的美好品德[4]。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要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根據(jù)教學課本引導學生的日常行為要向課文中的人物靠近,做一個時刻關心他人的人、善良的人。例如,在學習《陶罐與鐵罐》這篇文章時,學生觀察鐵罐在前期傲慢無比的姿態(tài)以及陶罐謙遜有禮的樣子,然后在后期看到傲慢的鐵罐隨著時間的流逝消失不見,謙遜的陶罐卻在歲月的沉淀中成為價值連城的文物[5]。從這篇文章中筆者會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你們認為鐵罐這樣的行為是對的還是錯的呢?如果你是鐵罐,你比陶罐更耐摔,同時也更硬,你會不會驕傲自滿呢?如果你是陶罐,你會不會因為自己沒有鐵罐那樣硬而自卑呢?從這里讓同學們自主回答,然后對這些小學生進行教導。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也許我們在一方面比別人更為優(yōu)越,可是別人在別的地方卻比我們更加擅長。所以,我們不要因為一點成績就嘲笑別人,也不要居功自傲,應學會謙遜,在謙遜中學會與他人相處,在謙遜中學會做一個博愛的人,如果別人有困難、有問題要及時對他進行力所能及的幫助,也許有一天我們也要向他們求助呢?像這樣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博愛之心與謙遜之心,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來講意義十分顯著[6]。
五、結束語
小孩子的心思天生單純,作為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一定要引導學生保持這顆童心,不僅對小學生的未來發(fā)展非常重要,同時還對學生人格的形成很重要?,F(xiàn)在大家都說社會復雜,壞人越來越多,這就要說到小學生的教育問題。在小學生性格的形成時期如果沒有人正確的引導,小學生好奇心驅使著他跟著好的學好的,跟著壞的學壞的,最終不僅毀了自己,還會危害別人[7]。所以,教師一定要根據(jù)課本上的知識帶領學生學習真善美,讓學生做一個有品德、有道德的人。同時,讓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以兒童的形象呈現(xiàn)出來,開展教育也會容易很多。
參考文獻:
[1]林飛.有效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9(15).
[2]趙昱.課堂教學中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48-49.
[3]謝油奎.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8(52):38-38.
[4]張華娣.小學生高年級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探討[J].文存閱刊,2018(10):101-101.
[5]陸韻, 彭小琴. 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科書兒童形象中的呈現(xiàn)[J]. 教學與管理, 2019, 760(03):83-86.
[6]谷雙瓊. 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體現(xiàn)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文本分析[D].
[7]黃偉.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民國與當代小學語文教材若干課文比較與審思[J].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 2017(02):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