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叢
摘要: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師應力圖革新傳統的被動式教學模式,將“自主、合作、探究”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和學生獲取新知的主要渠道。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與引入,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下面,本文就對高中生物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作以分析探討,以望促進生物高效課堂的構建與形成。
關鍵詞:高中生物;問題情境;趣味;生活;矛盾
在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中,往往是教師扮演著課堂的主角,而學生則始終被動地對教師所講授和灌輸的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這便在極大程度上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不利于深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認識,更無從談起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鑒于此,作為高中生物教師,我們應善于貼合教學內容來巧設問題情境,以此來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掌握生物學習的一般方法,以構建出高質量、高效率、高收益的生物課堂。
一、創設趣味性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生物學習興趣
要想使學生能夠始終以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到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與探索活動中,教師就必須要在及時掙脫傳統教學觀念束縛的基礎上,在充分認識到課堂導入重要性的前提下,通過趣味性問題情境的創設來自然過渡到新課教學,以此來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進而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調。
在教授新課《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之初,我先是運用信息技術向學生播放了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精彩片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注意力也紛紛被集中到了課堂中來。待影片播放完畢,我向學生問道:“同學們,我們能不能利用已經滅絕的恐龍的DNA分子,使恐龍復活呢?”之后,我讓學生仔細閱讀章圖中的文字和圖解,對上述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如此,通過在導入環節創設趣味性問題情境,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使學生在上課之初便明確了學習目標,這便為接下來教學內容的講授奠定了基礎。
二、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促進學生應用意識培養
應試教育理念支配下的高中生物教學活動的開展一直都是以應付高考為目的,教師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知識與應試技巧,往往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而割裂了生物與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這便導致學生無法在已有的生物認知下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刻理解。對此,教師應重新建立起生物與生活的聯系,并在此基礎上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以使生物學習得以處處彰顯生活氣息,從而達到強化學生學習動機、增強學生應用意識的目的。
在教學《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一節時,我讓學生就以下問題進行思考:1.當你感冒時,醫生為什么往往會先測量體溫?2.當發高燒時,為什么要采用藥物或物理降溫?3.腹瀉時,為什么需要補充鹽水?4.體驗時為什么要檢查血液生化六項?血液生化六項具體包括哪幾項?如此,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不僅喚醒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而且還使學生切實感受到了生物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進而有利于強化學生的生物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生物應用意識的培養。
三、創設矛盾性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深刻理解難點
鑒于生物學科抽象性和微觀性強的特點,學生學習和理解起來難免會遇到一定的阻礙。此時,針對一些過難或易錯的問題,教師應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基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提問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以將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深入。在對問題中的問題進行再思考的過程中,學生便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難點內容,實現了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提升。
在教學“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這部分內容時,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后,能形成幾種精細胞?”這時,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是四種。此時,我并沒有急于否定學生的回答,而是繼續問道:“在經減數第二次分裂形成精細胞的過程中,由同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產生的2個精細胞的基因型有何特點?”這一問題剛剛提出時學生紛紛感到很意外,但還是在思考過后作出了回答:“它們的基因型是相同的。”于是,我繼續引導道:“這樣一來,4個精細胞在分裂后產生8個精細胞。這便和之前的結論產生了分歧。”這時,學生便會恍然大悟自己先前的回答是錯誤的。如此,通過創設矛盾性問題情境,既將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了深入,又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突破了教學難點內容。
總而言之,作為高中生物教師,我們要想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就必須要盡早走出“教教材”的誤區,并從學生的學習特點與生物的學科特點出發,將生物學原理與知識寓于豐富多彩的問題情境之中,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陸殿玉.問題情境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資源,2017(05):37-38.
[2]孔勇,袁國強.用“情境-問題式”教學推動高中生物課堂深度學習[J].中學生物學,2016,32(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