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艾
摘要:課堂教學是教學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形式,同時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實際價值,關乎教學成敗的關鍵。中政治課作為一門中學生的必修課,同時具有德育的性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能夠充分認識到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創新探索多種教學方法順應新課改要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有效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促使其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關鍵詞:高中教育;思想政治;有效性教學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使課堂教學成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陣地,如何推進并深化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師都必須認真面對的重要問題。傳統教學模式下,思想政治課由于政治性強,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導致學生在感覺枯燥無味,學習效率不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能夠轉變教學思想,提高自身專業教學能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內生動力;注重優化教學環境,促進有效教學目標實現;構建科學評價體系,發揮導向和激勵功能,在多種教學手段實施中推促高中政治課堂高效構建。
一、切實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師執教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隊伍是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的主要承擔者,是把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聯接起來的直接實施者,是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決定力量。因此,廣大思想政治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學習能力,通過參加學術研討會、思想政治課教研活動等方式,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從根本上轉變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觀念與教學行為始終與新課改倡導的理念相符合,不斷提高自身的執教能力。
首先,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牢固樹立新課程教學理念,樹立知識學習與智能發展相統一的教學觀。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體系,全面落實新課改所倡導的三維教學目標,實現教學目標的多樣性和個性化。這就需要思想政治課教師不斷加強自我學習、參加培訓,深刻理解和認識新的教學理念,全面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程目標。其次,教師要能夠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構建和諧平等互相尊重的師生關系,將思想政治課的全部教學活動圍繞學生的發展需要來展開。最后,教師還應該擁有自己的知識體系,熟悉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和有關專業知識,了解學科最前沿的學術動向,熟知思想政治課程內容與教學大綱的相關內容,并將這些內容加以深化、擴展,在課堂上創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深入淺出的教授給學生。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內生動力
新的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三位一體的學習方式,一改過去被動學習、個性學習和接受學習的方式。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主觀意識決定了其是否能夠有效的學習思想政治課,因此,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優化學生的學,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變“要我學”為“我愿學”,從而將外在的知識轉化為內在素質,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效率。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能夠基于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創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掌握每種教學方法的精髓,在豐富教學手段的過程中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實現其主體性地位。首先,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用客觀的案例教學,輔助多媒體,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其綜合素質能力。比如在講《財政與稅收》一課時,我便是從美國“選擇性執法”案例展示教學,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資本主義國家對納稅人民的不公正待遇,并借此反襯我國納稅制度的科學合理性,讓學生對我國納稅制度有深入理解;在教學《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課時,并沒有直接講授給學生書本上的價值觀,而是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出學生一段“學生之間高消費過生日、搞攀比”的材料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當下我們是否還需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讓學生在思考中活躍思維,并將正確的價值觀滲透給學生。其次,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合作探究活動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征稅與納稅》一課時,在講“依法納稅”的知識點時,教師沒有按照常規的過程教學,而是通過給出問題組織小組討論和辯論活動開展教學,教師通過多媒體給出相關情境,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法律的意義。比如,張玲玉在某公司主辦的作文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獎金有8000元,她該不該納稅?超市大促銷,付款時收銀員說可以選擇不開發票,在商品折扣的基礎上再打折,這時你該怎么辦?這樣,通過辯論將法律相關知識融入到教學中,引導學生明白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基本義務。同時,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組織小區普法宣傳活動,開辦校園法制小報,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法治意識。在多種教學手段的靈活創新輔助中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從而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效率。
三、注重優化教學環境,促進有效教學目標實現
教學環境在教育教學效能的發揮和學生認知與成長等諸多方面產生著重要影響,教學環境的優化能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政治課堂的學習中,在師生與生生的互動交流和發展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充分了解尊重每個學生,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和互相尊重的師生關系,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更好地領悟教學內容,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創設具體而生動的教學情境有利于觸發學生的學習意識和探究動機,增強情感體驗,達到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的最優化。為了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及餓哦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備課時優先預設教學情境。以《民主選舉:投出理性一票》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在講授新課時給學生設置情境,讓學生在班級內進行模擬選舉,可以從班干部選舉到村委會主任選舉再到市長選舉、國家主席選舉,給學生賦予不同的角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模擬選舉回答問題,如村委會選舉包含了哪些選舉方式?國家主席選舉采用了哪些選舉方式?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幾種選舉方式進行列表分析,將他們的優點和局限性展示出來,并啟發學生思考,如果國家領導人的選舉采取直接選舉的方式會出現什么問題?這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熟知的情境入手,將視角逐漸放遠,結合問題驅動學生思考,以激發學生興趣。
四、構建科學評價體系,發揮導向和激勵功能
科學的評價體系具有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分數輕素質。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能夠充分重視完善課堂評價體系,結合有效教學評價的創造性、客觀性和主體性原則,建立與新課改理念相一致的教學評價體系。
首先,教師要能夠以課程目標為基準,將評價主體由單向轉為多元,以教師評價為主,結合學生自我評價、生生間評價(小組互評)、家長評價,作出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綜合性評價,從而更好的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其次,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能夠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體差異,根據評價內容與評價主體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努力做到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通過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多角度評價被評價對象,力求實現評價方式的科學性與實效性,這對激勵學生進步發展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基于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性內涵探究課堂教學的高效構建和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是核心素養提升的必然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創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過程,使得高中政治課堂充滿生機活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同時實現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楊曉東.分析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7(32):75.
[2]張增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性教學之我見[J].才智,2015(25):248+250.
[3]周貴群.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1(0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