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校晴
摘要:教育要在掌握教育對象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只有根據其特點選擇適合的方法,才能實現最終優秀教學效果的達成。在我國較長時期的幼兒教育實踐中看,孩子在這一階段具有好動性強,喜歡游戲的天性。因此通過開展游戲活動的教學形式,可以在情境的創設和良好互動的推動下,實現對孩子知識、能力、道德素質等的鍛煉和提升。本文對幼兒教育中游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進行了簡單總結。
關鍵詞:幼兒教育;游戲教學;實踐;思考
游戲教學是幼兒教學中具有極大優勢的一種教學方式。它具有以兒童為主體、形式的參與感、體驗的樂趣性、內容的豐富性等優點,在拓寬幼兒的知識面,鍛煉幼兒的思考與動手能力,提升幼兒的信心,增進幼兒間的友誼等方面,都有著極大的作用。下文就對具體的游戲教學實踐,以及在實踐中的思考進行了簡單總結。
一、幼兒游戲教學的實踐應用
1.生活化的游戲教學
幼兒處于成長發育的初級階段,心智等的發育還不完全,在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上仍待發展,在面對新事物或新環境時雖充滿好奇但容易產生不安全感。因此,針對這樣的狀況,選擇與幼兒生活經驗有關的游戲,通過創建與生活有聯系的情境來進行活動,可以極大地提升幼兒對游戲的接受力,為幼兒提供安全感。比如,“今天我是小家長”活動,模擬孩子的家庭生活環境,讓幼兒回憶和模仿自己的爸爸媽媽在家里每天要做的事情,有效的鍛煉了幼兒的聯想能力、表演能力。在掃地、洗碗等日常行為的模仿中,也促進了幼兒動手能力的提升,并可以促進講衛生等習慣的養成。
2.創造型的游戲教學
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和國家進步的不竭動力。我國對創新人才的需求,也推動了教育更加重視對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幼兒階段是孩子想象力最豐富的階段,在這一時期對兒童進行創新的引導,顯然有著巨大優勢和效用。比如“紙上的魔術”繪畫游戲,讓孩子將一張紙揉成一團然后展開,將紙上出現的線條用畫筆描出,再根據描出的線條發揮想象進行勾畫、填色等,自由創作屬于自己的畫作。這一游戲教學可以激發孩子的想象與創造能力,促進幼兒自由創作能力、自主思維能力等的提升,強化其對色彩的感知能力等,有效引導其創造意識的生成。
3.趣味性的游戲教學
教育提倡要寓教于樂,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游戲項目的選擇更要考量孩子的興趣所在,提高游戲的趣味性,才能有效提升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活動需要盡可能地豐富化,避免氛圍嚴肅、形式呆板使得孩子的積極性受到打擊。在活動中,還可以靈活運用聲音、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形式,使游戲更加豐富,更有情景感,并促進對幼兒聽覺、視覺、觸覺等的使用與鍛煉。比如“我講故事你來演”活動,教師提前準備好小故事,并根據故事內容提前設計好ppt,在對應的故事情節部分插入相關的圖片、音頻等,在進行游戲時,將孩子進行分組,每個故事由一個小組進行表演,另外的小組進行觀看和評價。這樣在表演時,可以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與表達力、模仿力;在觀看點評時,可以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游戲教學投入幼兒教育實踐的思考
1.游戲形式的選擇方面
游戲的選擇上,要以孩子的興趣為基礎。只有孩子對活動真正感興趣,才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進而獲得相應的鍛煉。如果選擇了孩子不感興趣的活動,孩子參與時態度消極甚至產生不滿情緒,教育的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因此在進行游戲形式的選擇時,首先,教師要注意其趣味性,選擇能讓孩子在游戲中感受到樂趣的活動。其次,還要明確游戲的教學目標,即明確選擇的游戲活動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哪方面的能力。再者,游戲的選擇要盡量保證能夠發揮兒童的自主能力,從而有效促進孩子思維能力的提升,創造能力的培養。
2.游戲教學的調整方面
游戲教學是符合孩子天性的,對兒童的發育具有引導作用的教學方式。任何的教學方法都需要不斷地完善和發展,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用。因此,在實際的游戲教學實踐中,要根據幼兒的特點以及活動中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游戲的方式或者內容。重視和發揮教師對于幼兒的引導作用,促進孩子對于游戲活動的理解。充分調動幼兒的情緒,進而實現在游戲的參與中,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掌握知識、提高能力,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育。比如在進行角色扮演類的游戲時,教師要根據具體孩子的性格等,分配孩子的具體角色,還可以通過角色的調換等方式,培養幼兒換位思考的能力等。
結束語:
在促進幼兒成長發展中,游戲教學的應用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式。游戲教學有利于兒童學習興趣的建立和提高,有利于自主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兒童思想素質的培養。并且使兒童能在快樂自由的氛圍下學習,因而在幼兒教育中具有十分的優越性,被社會廣泛關注和應用。本文對當前幼兒游戲教學的相關實踐,以及實踐中的思考進行了總結,希望為幼教工作提供一定參考。
參考文獻
[1]夏萍.游戲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0):144+146.
[2]何琳琳.游戲教學,讓幼兒快樂成長——淺談幼兒教育中游戲與課程的融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7(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