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盛
摘 要: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添課堂教學的活力,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本文就傳統教學法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作用以及情景教學的合理使用方式進行探究,以期能夠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語文;作用;方式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老師們的重視與關注。所謂情境教學,即是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圖片、音樂、視頻、表演、語言等方式,為學生營造出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以達到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充分發揮情境教學的優勢,對于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1、使課堂教學內容充滿活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正處于“興趣大于責任”的年齡階段,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增添課堂教學的活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增添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力,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2、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
與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相比,情境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可以給學生帶來置身其中的真實感,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具體的理解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深刻感受。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還應當仔細觀察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隨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及時給予指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在情境教學的活動過程中,通過豐富多彩的情境創設,可以啟發學生的心靈、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同時,我們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劇本的表演和豐富多彩的游戲來營造相關的教學情境,學生在進行情境表演中會自發的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寫作,從而促進學生的團結寫作能力。
二、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方式
1、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被廣泛的應用于小學教學中。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所包含的聲音、圖像、視頻等技術優勢,為學生營造一個豐富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添課堂教學的活力。比如在教學《亡羊補牢》和《揠苗助長》這兩則語言故事時,我們便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與這兩個寓言相關的動畫片,將語文教學的內容以動畫片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眼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登鸛雀樓》這首詩時,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有關鸛雀樓的圖片和影像,使學生認識到北國山河的磅礴氣勢與壯觀景象,令人襟懷豪放。然后引導學生在這個基礎上想象著作者當時的感受,加深對作者后兩句所抒發的樸素而深刻的哲理的感悟。
2、借助于角色表演,重現情境
每個小學生天生都是一個優秀的小小表演家,對于角色表演有著較高的積極性。通過角色表演,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內容,還能使學生體悟文章中所涉及的人物性格和人物之間的關系。當然,這種角色扮演也不是簡單的對文章內容進行復述,而是應當對教材內容進行認真設計,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表演能力,找出其中有趣的片段加以演繹。比如在教學《開滿鮮花的小路》一課時,我們可以在備課時將課文內容改變為一個小劇本,然后在課堂上挑選不同的學生根據劇本的角色分別扮演郵遞員、鼴鼠、長頸鹿、狐貍太太等,組織他們將劇本中的內容根據自己理解進行表演。如此,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便可以對教材內容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還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與參與的積極性,使語文課堂充滿歡聲笑語。
3、創情境留問題,激發探究欲望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篇目都是經過教育專家精挑細選的,實屬精華之中的精華,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反復咀嚼,每一遍都會有新的感觸。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通過的留白的方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啟迪學生的心靈,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更深一層次的理解。比如在教學《司馬光》一課時,我們便可以充分利用留白,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比如在講到司馬光與一群小朋友進行打鬧,其中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入水缸中,這時我們便可以向學生提問,假如這個掉入水缸的是你的好朋友,在別的小朋友都嚇的走光之后,你應當怎么辦呢?有的學生回答我去回家喊爸爸媽媽,有的學生回答我去找找附近有沒有大人等等。通過這種留白情境的思考,使小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司馬光的聰明才智,也使他們認識到遇到問題,我們不能驚慌失措,而應當冷靜下來想象如何運用巧妙的辦法進行解決。
綜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巧妙的運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創新學生的思維,還能夠構建出多姿多彩的課堂,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 畢玉娟.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小學).2016(12)
[2] 李彩珠.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快樂閱讀.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