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戰偉


【摘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基于地理實踐力培養的各種研學旅行和鄉土實踐活動受到重視,而在學校層面,可借鑒和操作性強的實踐活動則比較少,筆者以組織學生研學學校附近的佛山新城區為案例,以期對大家提供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 ?核心素養 研學實踐案例 鄉土地理
【中圖分類號】 ?G633.55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9-093-02
0
《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明確提出“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逐步建立一整套相應的課程體系”,這要求一線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課程探索意識,結合地理學科本身具備實踐性強的特點適時開展圖表繪制、學具制作、實驗演示、野外觀察、社會調查和鄉土地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在真實、復雜情景中運用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地理實踐活動內容、形式的開發,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而且能夠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歷練的平臺,彰顯地理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在學校層面,可借鑒、操作性強的鄉土實踐活動較少,下面筆者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就開展的鄉土地理實踐活動做具體介紹,以期為初中教師開展地理實踐活動提供參考。
一、前期準備
1.內容的設計和理念
本節課主要由室內和室外兩大環節組成,室內主要學習佛山新城區簡介、三維圖和平面圖、調查方法、調查內容和要求、小組分工,室外設計了3個實踐活動。室外實踐活動每個小組只詳細考察1項,然后集中回教室匯報各自小組的調查成果,并在之后形成調查報告以書面形式上交。
以上過程旨在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探究精神,關注自己生活中的地理,體驗家鄉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成就,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思考、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品質。
2.路線和問題的設計
路線設計要合理,盡可能的不要來回往返。問題的設計因為沒有現成模式,同時又要盡可能的體現地理特色,所以在問題的設計方面需要花很多心思。設計注重系統性、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以及問題的層次性,并且鼓勵學生在考察過程中產生一些生成性問題。
二、簡化教學流程
(一)引入:今天我們上一節非常特別的課,到室外實地考察。首先要了解這次實地考察的目的地,從留給大家的假期作業——地理實踐活動。
材料展示:佛山新城區位置范圍圖
(二)活動材料展示:佛山新城區簡介——佛山在建的21世紀的CBD.
問題:什么是CBD?一般有那些標志性建筑?
圖片展示:世界級CBD香港中環CBD,我國三大國家級CBD.
(三)室內,調查前準備四個步驟:室外調查前我們需要做以下室內準備:
步驟一:新城區調查方法①分析地圖:地圖中有各種標志性建筑,配套環境設施、判定其功能等②實地考察
投影佛山新城區三維立體圖(圖略)
引導探究:觀察立體圖,請列舉佛山新城區的主要建筑和配套設施?
步驟二:確定調查路線
確定了調查方法后,這么大的范圍一個半小時是不能考察一遍的,所以必須選擇有代表的地方考察,所以在立體圖中標出考察的主要建筑物和優化所走路線圖。
步驟三:填寫調查記錄表
要求:把功能區按照其特征分解,盡量反映其空間特征;網上查到的資料,印證可靠,可以直接引用,不清楚的必須實地調查。
考察對象1:1-1龍舟廣場、1-2濱江濕地公園(因兩者無縫對接)
考察對象3:世紀蓮體育中心
考察對象4:文化中心建筑群
投影要求:①每個小組只選其中任意一項詳細考察②每個小組選好考察對象之后,結合考察手冊中考察對象的簡介和設計的問題。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完成。③除了手冊里的問題,特別鼓勵現場的生成性問題,鼓勵學生在實地考察過程中創造性的填寫。
步驟四:人員分工
1、投影展示小組分工要求:①每小組6人,建議2人負責記錄②2人負責走訪,觀察、思考等,建議手腳快,外向大方的同學擔任③2人攜帶手機,負責定位、手機搜索信息,另外一人負責拍照、拍視頻等。
2、各個小組確定調查對象,談論本組的實踐線路、任務以及注意事項。
出發前強調:沿途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別是過往車輛,以小組為單位活動,不允許個人離開小組活動。
(四)實地調查地點1:1-1龍舟廣場和1-2濱江濕地公園是佛山新城CBD二期體育休閑區的核心工程之一,具備龍舟觀賽、展示、體育運動、休閑等多功能的開放式城市濱水休閑綠地。
實踐活動問題:1.結合電子圖和實地考察圖預估龍舟水道的長度?龍舟水道的形態?為什么在河道此段設置龍舟比賽,和其他水段相比,此段有什么優勢?2、結合圖觀察濱江濕地公園位置?為什么建在此位置?主要樹木、花草的名稱和種類(盡可能全面)?簡述這樣搭配的科學、美學價值等?3、整體評價和建議?
(五)實地調查地點三:世紀蓮體育中心
世紀蓮體育中心如一朵綻放搖曳的蓮花,設計充分展示了佛山特殊的地域特點和人文精神。
實踐活動問題:1、實地觀察建筑結構,那些建筑細節能夠體現佛山地域的特點?2、從氣候角度分析為什么這么建?3、體現出那些人文精神?
(六)實地調查地點四:佛山新城文化中心,規模約為70萬平方米的“東平新城”文化建筑群:圖書館、博物館、青少年宮、檔案館、規劃展館、科技館、藝術館等一應俱全,同時還配合了書城、會展、影視、文化產品交易等場所。
實踐活動問題:1、佛山新城文化中心的范圍?整體看,新城文化中心的建筑顏色以什么為主?2、從功能定位上來分析,那些建筑屬于公共建筑?那些建筑屬于商業建筑?2、佛山新城文化中心的建筑具備“中歐文化技術結合”,認真觀察建筑,說出那些建筑那些特點具備歐洲風格?那些具備中式特點?尤其是嶺南建筑的特點。3、對佛山新城文化中心的整體評價和建議?
(七)室內匯報總結:各個考察小組匯報。
(八)教師總結引申:通過今天的實踐活動以及小組互動交流匯報,我們對佛山新城的認識更加深刻了,希望大家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在平時的外出旅行中和面對家鄉的變化時候,像今天實踐活動中表現一樣,多從觀察中思考,從探究中找到樂趣。
三、課后反思
本次研學實踐課是筆者結合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的一次嘗試,歷時短,利用一上午的時間,室內室外相結合,學生以小組形式較好的完成了探究任務。
1.優點
(1)充分利用學校周邊資源開展實踐教學,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旅”,但是通過校外實踐:學生對調查過程的體驗,對佛山新城真實環境的感受,使學生用地理的眼光觀察、思考、感受自己生活的環境、家鄉變化。
(2)探究前的準備工作很重要
①探究前的選題、調查方法、線路選擇、記錄表的填寫、問題的設計和小組分工;
②探究過程中的問題,尤其是學生現場的生成問題,數據收集、素材、文字圖片的收集;
③指導學生探究后的數據整理、匯總,如何更好的展示小組匯報成果等。
(3)重視學生思維的培養
針對每個探究對象都設計成問題鏈,由客觀觀察后的描述到獨立思考,再到創造性的評價和建議,重在培養學生以地理事物為客觀對象,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及關心家鄉建設和為家鄉建設獻計獻策的主觀意愿。鼓勵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生成問題。
2.不足
無法跟蹤每一個小組,無法實時處理生成性的問題,在開放的校外實踐中,針對一些筆者預設之外的問題以及牽涉到其他一些學科專業的問題,還不能夠給于科學的指導。
[ 參 ?考 ?文 ?獻 ]
[1]吳蕓;張雪松;鐘青.提升地理實踐力的教材活動欄目編制策略探究——以人教版必修一為例[J].地理教學,2017:(8):35-38.
[2]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學論(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李興防.研學旅行的特點及實施準備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