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莉
摘要:寫作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學習的“老大難”,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得要領、內化不足以及實踐能力差。寫作教學歸屬于語言輸出,如果將其語文閱讀與其結合,可以為學生的語文閱讀寫作提供教學素材,化“困難”為簡單,使學生的寫作更加輕松,提升閱讀教學效果。本文將從基礎、能力、實踐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旨在促進小學生寫作與閱讀能力的雙項提升。
關鍵詞:寫作教學;語文閱讀;能力提升
一、提煉要素,夯實基礎
寫作過程中涉及詞句的遣用,但小學生普遍存在著詞語單一,內容形式十分單一。究其原因不外乎小學生缺乏足夠的詞匯量,句子掌握水平不高。語文閱讀中所選用的各類名篇、名作為大家所成,在詞句選用上更是經過教材編委精挑細選。如果能夠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一方面簡化了兩者獨自教學時所占用的時間,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有素材學習的對象。小學語文教師在用閱讀素材夯實學生之基時,要注意精選文章,盡量選擇與學生寫作學習相契合的文章,如古詩就不契合學生寫作需求,兩者結合時容易讓學生產生學習困難之感。此外,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遺忘速度極快,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幫助小學生“復舊學信”,能夠將及時學習到的新知識應用到實處。例如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中,可以發現文章主要關于秋日景物的描寫,用詞精美,并使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細膩描繪了秋日水泥道在金色秋葉覆蓋下有多美。教師在此篇文章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時,可以從詞語與修辭手法兩方面入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出自己喜歡的詞句,并說明為什么,強化學生相關知識內化程度。最后,教師讓學生將所挑選的字詞摘錄在預先準備好的筆記本中,并定期進行朗誦,夯實學生語文基礎,實現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綜合提升。
二、模仿文章,漁魚皆授
教師提煉學生語文寫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如果只是讓學生反復的進行寫作,未必能夠取得極好的教學效果。多數小學生語文寫作時對于如何寫作頭腦中并沒有一個清晰概念。閱讀文章是寫作教學的良好素材,如果能夠將其有效結合,可以讓學生的寫作更具方向性。語文教師不僅是寫作知識授予者,更是方法傳授者,將閱讀與寫作結合,可以實現知識、能力的雙項提升。例如在《夏天里的成長》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此課為素材進行模仿,幫助學生內化相關知識??梢钥吹轿恼轮写罅渴褂昧伺疟鹊刃揶o手法,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夏日是一個萬物生長的季節。首先,教師為學生講解排比修辭手法之作用,讓學生掌握排比知識點,同時教師讓學生根據文章句式進行模仿,幫助學生內化知識,實現語文能力的提升。
三、同題寫作,比較共進
好的文章能夠讓人有所思、有所感,甚至激發寫作創新的靈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發現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有較深的學習體驗之感,教師可以趁機開展寫作實踐,讓學生能夠根據寫作的內容進行創新實踐。教師將閱讀與寫作結合教學時,應該注意比較學生的文章,并讓學生通過自我評價、學生點評以及教師點化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形成立體的寫作與閱讀認知,從而讓寫作更加輕松,閱讀學習也獲得更多收益。
四、結語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應該以學生學習之需為前提條件,能夠真正滿足學生學習之需,最大升華閱讀與寫作價值,將語言輸入與輸出相結合,實現多樣化教學。學生在此過程中,也能夠明確學習方向,將所學的知識及時內化,實現語文能力的多項提升,實現“活學活用”“提質增效”的教學目標。
(責編 ?楊 菲)
參考文獻:
[1]朱長寶.念好“讀、寫、評”三字經讓學生快樂閱讀、輕松寫作[J].人文之友,2018,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