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的歷史教育當中教師對學生不僅僅只是要進行知識的灌輸,更重要的是要從歷史知識當中給學生引入德育的學習。歷史的教育是為了讓后人好好反思過去所出現的一些問題,去除糟粕讓未來的人生變得剛好。而對學生而言不僅要掌握相關的歷史知識學習,而且更好樹立正確的道德品質,讓自身素養得到更好的提升。這樣才能在學生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的追求知識的積累能堅持不懈、克服困難完成知識的探索。
關鍵詞:德育教育;初中歷史教學;滲透策略
引言
新課標教育課程正在不斷的改革,尤其是針對初中歷史教育對學生德育的滲透,讓學生從學習歷史知識到德育知識接受的轉變,對歷史的學習充滿興趣。教師對學生歷史學科學習具有促進作用,以過往的歷史事件加強德育滲透,能引導學生的學習向積極的方向發展,更好的完成課內、課外歷史知識的學習和積累。
1 初中歷史的歷史德育滲透幾大難題
1.1育的滲透大部分教師都出現了不在意、認為沒有必要性。
部分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并沒有對德育滲透有太大的關注點,比起德育滲透更多的教師喜歡給學生講解歷史故事,大多時候歷史課文中所出現的歷史德育教育基本上都會被一筆帶過。比如針對“鴉片戰爭”的教學當中,許多教師往往只是講解虎門硝煙以及簽訂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對本節課課程的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愛國精神提及甚少。而這一部分的內容主要就是要強調愛國主義精神,希望能通過林則徐虎門銷煙的事件引發學生的愛國之情。但是教師在歷史教育中心與歷史事件相互掛鉤主要還是停留在知識的片面性上,在學習重點時并未帶入相關的德育培養。雖然學生可能在學習相關的知識時能夠像記住電影情節一般記住其中的歷史事件,但是基本上對德育培養并未有過多的滲透進來。
1.2 學的方法和標準存在不合理性。
在大多數情況下不管是哪一種學科的教師都應該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來進行總結和評價,并且對學生進行總結性的分析。在實際教學在大背景下幾乎沒有存在比較合理的評價方式,教師在實際情況下并沒有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來進行評價,使得學生不能正確的認識這樣的問題。在這種的條件下學生很容易失去信心還會直接影響學科教學的成果和質量。一般來說,合理的評價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歷史德育滲透的效果,學生也能正確的認識自身。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評價對學生成長的必要性。
2 初中歷史教學當中對德育的培養方法
2.1 加強學生興趣的激發,德育信息的授課內容豐富
在學生學習中學歷史時,教師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像教師一般,快速的進入歷史世界當中,也能深刻的理解歷史事件背后的信息內涵。教師在平時歷史事件的授課當中應當結合和時代發展背景和發展軌跡,并對學生有著充分的了解能讓學生在歷史學科的學習過程當中主動的建立中學歷史的學科興趣。但是目前大部分人都是依照應試教育的和學科的思維固定化,認為歷史這一門學科在總體的教學課程當中并沒有太多的作用所以基本上在歷史課堂上僅僅只有喜愛歷史課程的人能認真吸取歷史知識。教師應該將這種現狀打破通過德育教學改變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從根本上對歷史課程感興趣。那么就必須要從歷史本身讓學生了解歷史的重要性。比如:在抗美援朝課程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抗美援朝的戰爭紀錄片和戰爭圖片對于改歷史事件當中的感人事件進行多方面的展示。這樣的話,就能讓學生學習相關的歷史事件時能夠對其中的一些感人畫面產生共鳴,同時讓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能更上一層樓打破傳統的思想禁錮。
2.2 變歷史教學理念,滲透德育培養
教學不只是在教材和課堂方面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現如今多媒體的教學課程當中同樣能夠傳達有效的課程知識,在這種動態的教學行駛當中就應該有機的結合相關的知識信息,教師將教學活動和教學狀態結合在一起,其中學校的學生和老師可以組織一同去參觀歷史博物館,能深刻對相關歷史知識的接受。學生應該跳出課堂教學本身,深入到當代的先關社會生活當中去。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的知識課堂轉變為歷史活動場地,讓過去的歷史事件能夠通過學生本身的演示可以親身經歷,感受該歷史事件所蘊含的情感信息,以及本課程所隱藏的精神文明。通過不同的課堂活動也能黏住學生對歷史中優秀文化和道德品質的關注,同時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道德修養提升歷史課程的德育內涵。
3 適當的結合實際生活完成德育課堂的教學
歷史源于生活又來自于生活中人們的總結,是經過時間沉淀的相關理論知識。教師在課堂教育的過程當中對各個學科進行教學時也可以通過生活中的歷史事件對學生的道德模范標準進行教育,讓學生能充分了解其內涵并且能正確樹立學生得價值觀。當教師在講解抗日戰爭的相關課程問題時,可以結合身邊的例子來進行講解,讓我們更加接近歷史事實。教師可以讓學生詢問身邊的老人,這樣就能讓學生的更好的總結該歷史事件并且樹立學生的正確的歷史心態。當學生能有效的掌握相關的歷史課程時,教師應該適當的結合德育進行滲透,讓學生能學習革命先輩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永不言敗的意志。例如,當給學生進行抗日戰爭課程的介紹時,如果恰逢清明節或者冬至可以組織學生去烈士紀念碑參加掃墓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感受到革命的辛苦和愛國注意的熱情,在具體行動中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4 結束語
在歷史課程當中要和日常生活相互聯系,不僅僅要學生真正的了解優秀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此基礎上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寶龍.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探究[J].黑龍江科學,2018(03).
[2]張紅順.論述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高考,2018(05).
作者簡介:
侯慧琴,出生年月:19960505,性別:女,民族:漢,籍貫(精確到市):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歷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