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強
摘 要:數學學科知識的形成,都是無數數學家勤奮刻苦、鍥而不舍的追求真理的結果,而整個探究過程中,都是這些數學家智慧的結晶。所以,在數學學科知識的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適當的引入部分數學史料,在激發學生自身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推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和啟迪學生的思維眼界,逐漸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數學史;小學數學;教學應用;核心素養
引言
數學學科知識源于現實生活,又作用于現實生活。學生在學習數學學科知識的過程中,只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就能夠發現數學學科知識所具有的獨特魅力。隨著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深化,在數學學科知識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態轉變為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而這也是數學知識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但是,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產生的學習興趣,是需要數學教師進行引導和激發的,而在這個過程中,數學教師利用數學史開展課堂教學,在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知識形成過程和建設發展的同時,激發學自身的學習興趣,強化自身的鉆研學習意識。
一、利用數學史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利用數學史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不僅僅是講授數學學科的歷史知識,而是要為學生創設具有探索意義的課堂學習氛圍,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自身的探索精神。不僅如此,數學史上諸多著名數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這部分數學知識。同時,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要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進行緊密結合,通過不斷深化學生自身認識的水平,來增加學生自身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講解“認數”這章節數學知識的時候,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諸多疑問,而教師可以利用數學史來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采用舉例子的方式向學生講解“記數重要性”,如先輩們每次出去打獵,都要數一數出去了多少人數,打獵回來,都要數一數打了多少只獵物。而這個記數的過程,先輩們都是利用“石子記數”、“刻痕記數”、“結繩記數”等諸多方法。但是,當數量增加的之后,先輩們想出了“逢十進一”的記數方式,如數量大于10的物體,數一個物體,放一個小石頭,當石頭數為10的時候,可以將這10個石頭換為1個大點的石頭,表示已經存在“1個十”,在不斷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先輩們創造了用來記數的符號,即“數字”。而我們今天所使用的數字是經過發展演變形成的。利用這種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逢十進一”記數方法的含義,通過開闊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視野,來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水平,從而引導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
二、利用數學史來提高數學概念教學水平
在小學數學學科知識的課堂教學中,數學概念教學時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如何開展數學概念教學,以及如何引導學生接受這些數學概念,都是數學教師需要不斷進行教學探究和分析思考的。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數學史進行數學概念接受。
例如,教師在講解“負數”這部分數學知識時,由于負數知識教學中,負數概念教學存在較大的教學難度,而為了解決這個教學難度,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數學家對負數知識探究學習的整個過程。我國劉徽首次提出了區分正數和負數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小竹棒擺出各種數字進行計算,其中,利用赤籌來表示正數,利用黑籌來表示負數。而在國外,印度國家是最早進行復述研究的國家,婆羅摩芨多在628年,才證實了了負數是二次方程求解的根,并且,婆什迦羅在《算法本原》中將負數叫做“負債”和“損失”,所以,他認為負數是二次方程求解的根是不合理的。而在歐洲國家,直到15世紀才對負數可以是二次方程求解的根進行了集中化的討論,但同時,受到婆什迦羅觀點的影響,他們不承認“負數”是數。這種課堂教學形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負數概念”,還能夠為學生拓展自身學習數學知識的廣度和寬度,為其后續的知識學習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
三、利用數學史來培養學生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
數學史是數學學科的發展史,而我國在這個發展史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取得了諸多輝煌的成績,并且,我國在古代取得的杰出成就,對古代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建設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就融合了諸多這方面的素材,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對這部分素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挖掘,利用其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并結合相關的課堂教學內容,如我國數學發展的歷史、我國古代取得的接觸成就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激發學生自身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情懷。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學科知識的課堂教學中,由于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復雜性,會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難度,而為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數學教師需要對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理念進行深入學習,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知識教育理念,利用數學史內容來豐富學生自身的學習視野,從而有效的鍛煉學生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而且,再利用數學史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逐漸在課堂教學中強化學生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真真,黃蘇萍.數學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利用[J].遼寧教育,2019,590(05):23-25.
[2]劉霞霞,侯萬勝,何芬,等.數學史在小學數學課堂新課導入教學中的意義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6(18):34-34.
[3]張蕓.數學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與價值研究[J].黑龍江教育:綜合版,2014(Z1):79-80.
[4]何瑞麗;.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的探索研究[C]//2018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2018.
[5]梁宇.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史內容[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v.32;No.130(01):166-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