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澤希 呂赟
摘要:體育對于社會構建具有促進社會建設者全面發展,社會公平公正,社會規則維護和社會壓力緩解等作用,通過文獻資料法對學校體育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了研究,學校體育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具有促進社會成員身心健康發展、道德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規則意識培養,對于社會公平公正的促進和社會壓力的緩解的作用。
關鍵詞:學校體育; 社會構建; 作用
一、前言
學校體育是指在以學校教育為主導的環境中,利用體育鍛煉、保健等手段,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1]。從廣義來看,和諧社會指社會同一切與自身相關的事物保持著一種協調的狀態;狹義地講,和諧社會是指社會的各個群體能夠實現良性的互動,整個社會能夠表現出一種公正的狀態,社會能夠實現安全的運行和健康的發展[2]。學校體育可以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展,社會適應良好,而人與人之間構成社會,所以體育教育對于和諧社會構建至關重要。
二、學校體育的作用
(一)育人作用
學校體育能夠提高學生道德價值,規范學生行為,在學校體育中各種體育游戲競賽都具有明確的價值取向與規則使學生遵守;學校體育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在學校的體育活動中各種活動都具有團隊特征,從而促進學生培養集體主義觀念;學校體育可以培養學生的認知、表達和創造的能力。
(二)育體作用
學校體育可以促進學生的身體發育,增強體質,增進身體健康。室外嚴寒和酷暑能磨練學生的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培養堅強的意志,提高學生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和抗病能力。學校體育活動中每一次運動都是身體的一次大掃除,能有效調節學生的新陳代謝,有助于加強機體系統的動態平衡進程,促進新陳代謝。
三、學校體育對社會構建的作用
(一)學校體育促進人的身體發展
所謂的“以人為本”就是需要基于個人需求發展。身體是革命的資本,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安心工作。我國學校體育的宗旨是促進學生的正常成長和發展,增強學生的體質,配合學校的各種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意志品質。推動其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維護者,體育可以塑造一個健康的身體,同時,也可以鍛煉人們的意志,也有助于培養人們的勇敢和頑強的性格。這對培養完整人格具有重要意義,只有人全面發展,才能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學校體育促進社會成員思想道德素質建設
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就不可能保證社會和諧。人是社會構建的主體,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倡導“友誼第一,競賽第二”的體育道德標準,這不僅有助于人們理解競爭與合作的關系,還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有效手段。在學校體育教育的過程中,任何體育項目,競爭與合作始終貫穿其中,內部合作,對外競爭,這種精神的培養使得學生走向社會后,發展為個人道德品質,在社會構建中,這種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工作合力形成的保證。這種精神在家庭建設,團隊建設,以及國家建設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學校體育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它既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條件。學校體育教育過程中,從上課整隊到下課的師生禮別,紀律性始終貫穿其中,使學生有目的地培養紀律意識,而在課程中,互幫互助,尊崇正義等體育道德也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體育教學中傳授的有關身體健康衛生保健的知識,又恰恰彌補了學生知識面的薄弱環節。少年強,則國強,只有每一代人的道德品質科學文化得到有效提升,社會精神文明才會真正得到提升,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必要保證。
(四)學校體育促進社會公平公正
社會公平公正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一種平等的社會關系。在學校體育教育中,所有體育活動,比賽,都是在公平的前提下進行的,倡導重在參與、公平競爭的美好而純潔、積極而健康的活動,體育游戲比賽中,一切競爭以公平為前提,這也時刻影響著人的發展,公平意識從小培養,深入人心,在社會構建中,公平是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前提和基本條件,只有人人相信公平,維護公平,才能保證人民民主權利得到充分的保障,才能要求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在公平正義的規則中進行活動。
(五)學校體育促進社會成員規則意識的培養
規則意識,是指是發自內心的、以規則為自己行動準繩的意識。學校體育教育中,各種體育游戲競賽作一種“規則性的游戲”有一系列的規定和要求,對于培養人們的規則意識具有重要作用。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漸學會遵循統一的游戲規則,尊重裁判,尊重規則,維護規則,進而在社會建設中,遵守規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代社會規則無處不在,也只有建立了人人規則意識,才能減少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
(六)學校體育促進緩解社會壓力
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社會適應良好,在學校體育的運動學習過程中,學生能有效釋放自己的壓力,合理調節自身情緒,并且形成習慣,逐步養成終身體育思想,在進入社會生活后,由于工作家庭原因社會形成的壓力無處不在,但由于社會成員形成的終身體育意識,能使其自覺參加體育活動,從而調節自身壓力水平,減少社會沖突。
參考文獻:
[1]孫燕.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中的目標定向研究[D].蘇州大學,2018.
[2]劉顯.體育文化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4,30 (9):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