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登措姆
摘 要: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情感建立的關鍵期,也是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時期,將情感教育這種教學方式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情感教育;小學語文;提高
引言: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達到目前教育所要求的教學效果,結合時代特點,新穎的語文教學模式被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中,情感教育就是新型的語文教學方法之一,這種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改善了課堂學習效率,也保證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
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通過培養學生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以及鍛練學生情感方面的品質,完成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讓學生的理解能力,閱讀水平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在運用情感教育進行語文教學時,要達到情感教育的教學目標,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要采取恰當的教學活動,通過恰當的教學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的情感和課堂上所講文章里的情感達到共鳴,這就是情感教育的含義,情感教育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完全不一樣,情感教育是以學生的情感狀態為核心,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時處于一個正確的情感狀態,使學生的情感能夠與文章里的情感達到共鳴,從而讓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并能夠更加有帶入性的學習課堂上所講的文章。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的記憶為核心的,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很多學生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它們沒有對文章進行深入的解讀和思考,沒有理解文章中所要表達的真實情感,沒有被老師帶入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情境中,只是單純的靠自己的記憶將文章講授的重要內容記住,從側面來說,學生的理解能力沒有得到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記憶是容易遺忘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在課堂上所記憶的內容將會逐漸淡忘,但是通過情感教育讓學生學習文章,可以讓學生很好地理解文章,當學生對文章理解透徹后,他們就不需要對文章的重要內容進行記憶,因此課堂學習效果也就更加明顯。
二,小學學生情感的培養。
教師的進行語文教學時,將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情感于與學生自身的情感相融合,讓兩者能夠達到共鳴,那么學生就會積極將精力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也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中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讓學生理解讀者的表達方式,所以說通過情感教育,可以激發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情感品格。在進行情感教育時除了將學生情感與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相融合外,還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關系,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師生關系。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就像上下級的關系一樣,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老師要求學生做什么學生就做什么,學生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真正需求,老師也不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的師生關系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當學生遇到問題時由于對老師的懼怕,而不敢向老師提問,以至于師生之間無法進行溝通交流,那么老師就無法理解學生的問題,學生的學習效果就不夠明顯,但是通過情感教育的方式就可以改變這樣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情感更加密切,讓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像朋友之間的關系,那么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什么問題,都會主動地和老師交流,老師也就會根據學生反映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所以說,小學學生的情感培養,可以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讓老師成為學生學習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由此可見,情感教育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大有裨益。
三,情感教育的應用優勢。
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實行情感教育,那他們就會采取一定的情感教育活動,這些教學活動是充滿趣味性的,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較多的活動。而不是像在傳統課堂上那樣,坐在課桌前一動不動,只聽老師講課,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感覺到學習的枯燥無味,那么學生就很容易走神或者去做其他的事情,從而讓學生失去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但是老師采取情感教育教學方法,在進行相關的情感教育活動時,就會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根據文章進行情景表演時,每個學生都會在課堂上參與到表演中,通過對文章的情景表演,學生會積極的閱讀文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進而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進入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會感覺到語文學習是充滿樂趣的,因為學生在進行一些情感活動時,會出現很多的比較高興的事情,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才會上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由此可見,情感教育的應用優勢在于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四,情感教育氛圍的營造。
調動學生的情感,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老師,因為老師是帶領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主要引導者,老師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就會模仿老師進行學習。如果老師在課堂上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學習,那么學生在課堂上就是閱讀文章,然后回答課后練習題,在學習完本課堂的文章后,再完成練習冊上的練習題,整個過程都是枯燥無味的。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教學方式就是讓學生通過做練習題提高學生的能力,那么學生也就會跟著老師的教學方法進行練習題的訓練,整個過程都是沒有樂趣可言的。但是如果老師采取的是情感教育的教學方法,那么老師就需要營造出情感教育的氛圍,讓學生能夠在這種氛圍中進行學習。所以,老師要帶動學生的情感,帶動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文章的朗讀時,不能像機器人一樣毫無情感的朗讀,應該是配上音樂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根據文章的情節,自己的朗讀語調也應該隨時的變化,該高興時就用高興的語調,該哭泣時,就應該用哭泣的語調,當老師用感情的朗讀文章時,學生的情感也會逐漸的被調動出來,那么學生的情感狀態也會更加的飽滿。老師還可以用多媒體渲染文章的環境,用多媒體找出文章里所用的環境,然后再配上音樂,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的被帶入到文章情境之中,更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專注度,可見情感教育氛圍的營造是十分重要的。
五,情感教育的作用分析。
在小學時期加強情感教育,能夠對小學學生的人格造成非常重要的影響。一方面學生通過文章的學習,將自己的情感與文章的情感達到共鳴,能夠讓學生養成飽滿的情感狀態,也讓學生擁有正確的情感,因為學生在對本章學習時,會將文章里面具有正向的人格記在心中,通過不斷的潛移默化,耳濡目染,這種人格就會逐漸被學生所學習,最后成為學生自己的人格。也就是說情感教育可以讓學生擁有良好的人格。另一方面在進行情感教育時,師生的關系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也會變得更加通暢,讓學生學會和自己的長輩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在這個過程中就積極地鍛煉了學生和他人交流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小學學生的興趣愛好容易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對情感教育的注重能有效地培養小學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對語文的理解能力。
結束語
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語文學習以及人格的養成都有著十分關鍵的影響,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運用情感教育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白素穎.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踐與探究[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