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露芳
摘 要:英語是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未來成長有著重要影響,決定學生能否成為國際型人才。但是,依據當前小學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來講,學生缺乏相應的語言環境,對于英語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導致小學英語教學質量不高,英語學困生的數量增多。針對于小學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有效實現學困生的轉化,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英語;英語教學;學困生
前言: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轉化學困生已經成為了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重點內容。以現實的角度來講,學生接受教育的環境不同,學習知識的基礎也不一樣,這樣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就會成為班級中的學困生。身為教師,要注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要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學途徑將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促使學困生主動開展對英語知識的探究,進而實現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強化課堂教學成效。
一、轉變傳統教育理念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出現學困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學理念落后,多數教師依舊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灌輸式教學的形式開展教學,同時,還不注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下,學困生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自信心,也喪失了學習熱情,學習效率自然不高。基于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小學英語教師要從教學理念方面入手,開展學困生的轉化。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1]。教師也要實現角色的改變,以原本課堂教學的主體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表現的平臺,使學生能夠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意見與觀點,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小學英語教師還要提高對學困生轉化的重視程度,意識到學困生的轉化對于班級整體教學的重要組織作用,并主動的給予學困生關心與幫助,使學生感受教師的愛護,進而產生對教師的親近感與信服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加入到英語學習中。小學英語教學在開展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中,還要將以前提高學困生學習成績的理念變為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與積極性,高效達成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培養學生英語素養。
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以學生的實際角度為出發點,無論是學困生還是優等生在平時的學習中都希望自己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效,并成為教師、同學與家長眼中的好學生。而優等生與學困生存在的差異就是,學困生對于不良情緒的調節能力不足,會受到不良學習情緒的影響,降低學習英語知識的積極性。
對于這樣的實際情況,教師要注重與學生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將學生學習的熱情最大程度激發。教師要做好示范工作[2]。教師是學生在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中接觸最多的人,也是學生平時觀察最多的人。因此,教師要將自己的行為有效規范,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保持高度的熱情,以自己的行為感染學困生。教師也要將自己的語言親和能力提高,在課堂中積極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學習經歷,同時要學會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將課堂的活躍程度提高,促使學困生樂于參與到英語課堂,保證英語教學成效。教師還需要提升自身的洞察能力,全面的了解學生,及時的發現出現學習困境的學生,在課后主動的和學生溝通,建立與學生之間的秘密聯系,讓學困生在遇到無法理解的知識和難以解決的問題時,立即尋求自己的幫助,教師要承諾會保守其秘密。這樣學生會放下心理上的負擔,積極的與教師交流,可以幫助學生走出學習的困境,也能加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使學生配合教師完成學困生轉化工作。
三、科學制定教學計劃
學困生學習能力不高,學習基礎薄弱。因此,在開展對學困生的教學時,教師要投入更多的耐心與愛心,鼓勵和激勵學生,并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幫助學生高質量的學習英語知識。教師還要依據學困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挖掘學生存在的閃光點,即使是一點點的進步,教師都要對學生鼓勵與表揚,使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下不斷進步。教師還要將以前枯燥的教學形式創新。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經驗等實際情況,聯系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教學,通過趣味性游戲、角色扮演、情境教學等多種形式促使學生不斷的實踐,在實際的交流中達成基礎知識的鞏固,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英語能力。
在學習《At the farm》時,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小游戲,既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也這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可以更好的實現學困生的轉化,提高班級整體學習水平。教師引導:Now we ?are ?at ?the ?farm. Let’s ?see ?What ?animals are ?at the farm? This group ,please come to the front. If ?I ?say ?“rabbit” ,please do the action.通過趣味性游戲可以幫助學生實現英語知識的鞏固,也能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語學習,有利于學困生的高效轉化,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落實分層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困生的轉化。只有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夠保證學困生轉化工作的高效有序進行,并實現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分層教學法是轉化小學英語學困生的有效途徑[3]。教師要準確掌握班級學生的英語水平,依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將學生合理的劃分不同的層次,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不一樣的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使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知識,保證學困生英語能力的強化。教師要落實對學生的分層教學,實現對學生的因材施教,達成學困生的轉化。
結論:學困生的轉化并不是一個在短時間內就可以達成的教學目標,需要教師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不斷的引領和指導學生,才能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轉變傳統教育理念,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科學制定學習計劃,還要落實分層教學模式,真正實現對學生的因材施教,達成學困生轉化的目標。英語教學要積極的采取科學的教學手段轉化學困生,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取更多的知識,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泰斌.農村小學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甘肅教育,2018(06):36.
[2]張潔.小學英語“學困生”的成因與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3):218-219.
[3]潘玲.淺析小學英語學困生存在的心理障礙及對策[J].名師在線,2016(1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