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微 程雁鴻
摘 要:“十九大”召開以后,關于教育教學改革的討論也進入了教育信息化2.0時代,在當今教育改革的時代,需要以“三全兩高一大”為目標,實現信息化教學進校園活動,全面提升學生和教師的信息素養。教師隊伍是信息化教學的實施者和參與者,職業院校也應當加緊重視,順應時代發展需要,打造一支有技術、有遠見、有能力的新時代職業教育教師隊伍。
關鍵詞: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教師隊伍建設
1、信息化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
信息化教學是一種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學評價等全面改革的教學實踐活動,其利用信息技術的先進性和智能化發展,實現教學的高效化、開放化和協作化,在教育教學中,信息化教學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其在職業化教育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1.1 模擬項目情境,實現體驗式職業教學
“虛擬仿真項目教學”模式實現了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因為職業化教育相比普通教育,其更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但是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其課上授課,實驗課模擬的形式顯然不能滿足職業教學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需求,因此使用信息技術推動虛擬仿真項目教學確有必要,在此模式下,學生可以實現完整體驗項目的整個施工過程,在模擬的“現場”中理解未來的工作應該怎么實現,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技能同化。
1.2 推進職業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職業觀念
在信息技術2.0時代背景引導下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時間緊、任務重,通過剖析信息化教學實質便知,此階段的教學改革實踐方向是實現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學,及基于技術支撐下的課堂革命,并且實現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因此信息化教學是未來包括職業教育在內的所有教育的改革趨勢,因此在此大背景下,積極推進職業教育的信息化改革是大勢所趨,其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信息化教學能實現學生和企業的互通了解,通過先進的技術支撐培養學生的職業觀念,能顯著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能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觀念。
2、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中教師隊伍建設
2.1 教師隊伍建設對信息化教學影響分析
2.1.1 師資力量決定教學質量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和協同者,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起到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作用,因此構建一個信息化素質過硬的教師團隊,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的信息化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信息化程度,倘若教師只是略懂皮毛,那么學生的信息化水平也不會太高。
2.1.2 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是職業院校改革的體現
職業院校的信息化教育教學的改革重點就是信息化教學,因此在此大環境下對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加以重視是一種重要的改革舉措,教師的信息化水平也象征著職業院校的信息化改革發展狀況,對教師群體進行的信息化培訓是否有效,也能同教師的信息化水平中體現出來。
2.2 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教師隊伍建設方向
為了推進職業院校的信息化教學改革,就要打造一致強有力的師資隊伍,職業院校應當明確自己的改革方向,并且朝著這一目標不斷改進教學,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明確教師隊伍的定位是首要舉措。職業教育信息化改革背景下,教師隊伍的建設方向如下:
2.2.1 終身的學習者
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但是在時代革新和科技進步的時代下,教師也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做一個終身的學習者。教師需要不斷革新教育理念,緊跟時代步伐,將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理念融入教學中來,以“虛擬仿真項目教學”為例,教師只有熟練掌握了軟件的操作技巧以后,才能給學生正確的示范,才能讓教育形象生動,不會因為不熟悉軟件操作而讓課堂卡殼,影響教學效率。
2.2.2 專業的研究者
當今很多職業院校的教師,絕大多數都是技能導向的專業人才,但信息化教學改革需要將技術與書本的研究理論結合起來教學,因此教師也要不斷精通理論知識,做一個技能精通、學術兼備的高素質教師。
2.2.3 學習的協同者
在教育教學改革和經濟發展的時代大背景,更強調輸出能力為本的學生,因此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索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自主學習。教師在未來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將以啟發為主,盡量避免耳提面命、灌輸式教學模式,讓學生會學、愛學、在學習中鍛煉能力,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
3、新時代背景下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未來展望
3.1 定期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素質,打造雙師型高水平教師隊伍
職業院校應當提升重視,根據教職成[2015]6號改革意見,進行教師團隊的整改和提升工作。職業院校應當不斷加強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定期在教師隊伍中開展實踐教學和信息技術教學競賽活動,加強教師的整體信息化素質。此外,還要積極拓展教師隊伍,根據教師的意愿和個人實際情況,分批次進行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師專業技能培訓,例如,有的教師對教學學術研究比較拿手,那么就可以側重于教學教研和課堂教學;但是有的教師本身就是從企業出身,精通專業技能,其就可以定向開展實踐教學培訓。只有在教師擅長的領域中精耕細作,才能保證教學質量的提升、學生培養質量的提升。
3.2 重視環境建設,以師德培養推動學生
高校方面應當加強信息化教育宣傳和實踐活動,定期在校園開展信息化教育實踐活動,例如機器人競賽、模擬軟件競賽等,在競技角逐中提升學生對信息化教育的理解,此外還要打造良好的師風,帶動學風的形成。職業教育中“立德樹人”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總目標,但是職業教育的“立德樹人”更側重于工匠精神的打磨和培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加強自我的約束和規范,以工匠精神成為個人職業發展的標桿,以高尚的師德給學生做出良好的示范和表率,進而帶動學生素質的提升。
3.3 健全教師管理模式,打造校企交流、雙向管理機制
在改革過程中,應當不斷完善教師的管理制度,實現就要從待遇上滿足教師的需要,職業院校的教師的待遇應當盡量和普通院校的教師持平,在教師中開展爭優評優活動,并且予以物質和精神獎勵,以激發教師學習現代化科學技術提升自我的積極性。同時應當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優勢,實行雙向管理雙向學習的機制,職業院校可以從企業聘請“兼職”教師,對學生進行信息化教學指導,也要給院校老師足夠的展示空間,鼓勵教師去企業兼職磨煉、加入技術協會,不斷提升教師隊伍質量。
4、結語
總而言之,職業教育是向社會輸出專業化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場所,因此更應當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加快職業教育的信息化教學改革。教師隊伍的優劣也影響著教育教學改革活動的開展情況,在當今教育教學改革步入2.0發展時代的階段,更應當以新思路和新機制,推動教師隊伍的建設,打造一支技能素質高超、專業知識扎實的新時代職業教師團隊。
參考文獻
[1]張婉蓉. 江蘇省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分析與策略研究[D].江南大學,2018.
[2]盛振文,王素琴,徐少明.職業教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建設現狀及展望[J].煤炭高等教育,2017,35(03):90-94.
[3]劉向紅. 中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結構分析與提升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