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蓉
摘要:教過小班的老師通常有這樣的體會,每次到美術教育活動室時,總會看到幼兒有不同的現象:有的幼兒雖然想畫,但是不敢下手作畫,總是說“老師我不會”、“老師我不會”;有的幼兒能比較大膽地畫,構圖也比較清晰,色彩也比較清爽,這些孩子被老師冠于是“會畫”的孩子;而對于一些畫面凌亂、用色一團糟的作品,總是讓老師頭疼,這些孩子往往被冠以是“不會畫”、“畫得差”的孩子。小班的幼兒正處于繪畫的涂鴉期,他們進入幼兒園后,一部分幼兒對繪畫感到好奇,一部分幼兒則對繪畫不感興趣,甚至懼怕繪畫。這樣的問題存在,需要引起重視,也具有研究的價值。
關鍵詞:小班幼兒;畫意;培養
一、原因的分析
為什么孩子被老師分為“會畫”與“不會畫”呢?真是孩子繪畫能力的問題嗎?不然,其實是老師對小班幼兒繪畫能力發展認識的不足。那些形象生動的作品往往是摻入了成人過多的干擾,比如該孩子在家時父母已教過其畫形象等等;而那些看上去凌亂的作品背后卻藏著三歲孩子年齡段的真實發展。這里歸納了以下原因:
1.由于幼兒手的小肌肉發展不完善,不能較好地控制手的繪畫運筆動作,如果教師沒有考慮到小班幼兒的繪畫特點,選擇過多過難的內容。就會使繪畫結果令人失望。如:對過難的內容幼兒拿起筆不敢下手;就是敢畫的,其結果也不是教師所期待的。
2.教師或家長不能深入了解三歲幼兒年齡的繪畫特點,大都是要求幼兒按老師或家長的要求來形象畫,而沒有讓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和意識去畫,因此,往往因為看不懂幼兒的繪畫作品而指責幼兒。如:你為什么涂了一堆黑乎乎的東西?殊不知幼兒畫的是一只大灰狼。如果經常受到教師這樣的指責或批評,就會使幼兒失去繪畫的興趣。
3.幼兒繪畫教學的內容單一、枯燥、乏味。教師選擇繪畫的方式總是用同一種材料,時間長了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就會減弱。
4.教師在教學中忽視個體間的差異,把全班的幼兒放在同一水平上看待,缺乏對能力弱的、膽小的幼兒的耐心指導,致使這部分幼兒對繪畫產生恐懼心理。小班幼兒年齡小,繪畫的目的不明確,不懂如何繪畫、涂色,只是把繪畫當成一種游戲,隨自己興趣任意涂抹。
二、解決方法
從問題呈現及問題分析來看,解讀小班兒童繪畫發展特征,有計劃地做好小班幼兒的“畫意”解讀是當務之急。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來入手:
1.學習小班幼兒的繪畫發展特征。其核心是用很多的圓圈和線條畫出來的內容。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自始至終給畫賦予同樣的意義。孩子三歲以后,他們腦海里首先浮現想要畫的東西,隨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動手畫,盡管還不能畫具體的形象,但孩子把圓圈當做要畫的東西,一個又一個地畫著圓圈。
(2)用許多圓來講述。例如,有一次我讓孩子們自己畫畫,徐昊畫了一個大圓他說是爸爸,又畫了一個小圓說是媽媽,還在大圓和小圓外面畫了一個最大的圓說是他的家,他還一邊畫一邊說:“爸爸媽媽吵架了,爸爸把媽媽氣哭了。”
(3)頭部人像登場。例如孩子畫人臉,我發現大多幼兒先畫個圓圈,再在圓圈里畫上點和線,他們用圓圈上畫上點和線賦予各種意義,小班孩子這種基本的發展,已經能夠在他們的繪畫中體現出來了,他們已經能用表征的手法表現自己周圍的人們了。
(4)孩子特有的擬人化表現手法。孩子經常把太陽公公畫成有鼻子、眼睛的笑瞇瞇的模樣,把非人類的東西畫得像人類一樣的表現手法,這是三歲左右開始的幼兒期兒童繪畫的特征之一。這個階段,教師千萬不要斥責孩子:為什么不畫耳朵?為什么沒有手和腳?要認真聽聽孩子充滿親身感受的畫作的內容,愉快的守候、欣賞著孩子在繪畫這方面令人驚嘆的進步。
2.幼兒園繪畫活動大膽突破。為幼兒選擇豐富的繪畫教學內容。教師不要怕麻煩,不要總是選擇單一的作畫方法,在集體教學活動時可將材料(畫紙)放大,可以用紙、塑料、布等多種材料,繪畫形式可以多樣,比如單色畫、彩色畫、顏料畫等,表達上可以畫、點、沖、潑等。場地可以在活動室桌子上、地面、美工專用室、班級區域中等,同時嘗試更多戶外繪畫活動:比如種植園、戶外場地等,都是能讓幼兒產生繪畫興趣的地方。
3.給孩子留有專門的說畫時間。集體活動或區域活動的時間,教師要用簡短的文字對有特點的幼兒作品進行標注或及時拍照。活動后要重視對這類作品的分享,這是對其他幼兒的鼓勵,即讓孩子大膽由著自己的思想繪畫。后續教師要利用餐后活動等其他零星生活環節,讓孩子來說畫,同時對有意外的畫作標注,比如在幼兒未解釋前,教師可能認為是太陽,而幼兒的解釋是小鳥。教師不要讓孩子按形象去畫,要認真聽孩子充滿親身感受的畫作的內容。
4.指導家庭繪畫。要通過家園聯系,充分宣傳三歲幼兒年齡段的繪畫特征,告知家長不能教孩子畫具體形象,比如人臉、小汽車、人之類的東西,要讓孩子按自己的想法來畫。要經常性地傳遞家園作品,比如可以將孩子畫的有標注的作品帶回家讓家長看,將幼兒在家畫的作品帶到幼兒園,教師通過分析,了解家庭繪畫情況,必要時開展講座。
5.注重幼兒個體差異。教師要理解幼兒個體間存在的差異,不要對每位幼兒有過高的要求,同時要有耐心,對能力弱、膽小的幼兒要加以幫助和耐心指導,適時鼓勵他們,增強他們對繪畫的興趣和主動性。在平時的活動中,教師要多引導幼兒進行觀察,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大膽創作,對幼兒在繪畫過程中出現的困難,教師要及時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與幫助。在小班后期,幼兒能用特有的思維方式和表現手段來繪畫了,小班幼兒的畫畫變被動為主動了。所以說,在這個階段的美術教育是沒有任何既定模式的,對于幼兒要放手讓他們去畫,畫出屬于他們自己的一片天空。
三、效果體現
經過近半年的實踐,小班幼兒對畫畫由恐懼轉變為喜歡,由被動畫畫轉為主動畫畫,他們漸漸對畫畫產生了濃厚興趣,只要老師給他們一張白紙,他們就可以隨手在紙上畫出自己喜歡的物體,雖然畫得跟實物有差距,但是那是他們獨特的表達方式,我們應該鼓勵他們,增強他們畫畫的信心。
1、從孩子的角度去引導、評價是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的核心。在繪畫活動中,教師要轉變觀念,把握好指導分寸,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同時注意發現每個幼兒的創新點和獨創性。
2、培養幼兒繪畫創新能力,教師的引導是關鍵。幼兒學習的動機是從興趣出發,所以在繪畫活動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幼兒濃厚的興趣,創設寬松的氛圍,使幼兒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創作欲望,從而自由自在地施展自己的繪畫創作技能。
俗話說:“好的孩子都是表揚出來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給予表揚,不好的應該先表揚,表揚的同時,委婉的提出不足之處,然后再進行表揚。使幼兒在表揚中得到進步,得到發展。當孩子們受到同伴和老師的表揚時,他們的情緒會更加高昂。那么繪畫便會在他們心中得到升華。總之,在培養幼兒繪畫興趣時,要適合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不斷找出不足,總結經驗,改進那些不利于開發幼兒繪畫興趣的輔導方法,盡力按照科學的方法激發和引導,讓他們在繪畫道路上一帆風順,學業有成。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教育部2012.9
[2]《家庭教育》陳鶴琴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