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他是在大量的實驗和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并且與現代科技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西藏地區由于自身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歷史的客觀條件的制約,化學教育的實驗教學還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學生們不能夠通過實驗直觀的了解知識內涵,學習的能力也會顯得相對較弱。所以在化學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實驗教學。
關鍵詞:化學教學;實驗;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080-01
傳統的教學往往是教師示范,學生看,然后學生再模范,甚至有的時候,學生們都沒有模仿的機會。然而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無形中造就了學生的懶惰思想:只是一味地在等待老師講嚼爛的知識灌輸到自己的腦中來,卻從不認真去觀察,用心去探究。從而喪失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的能力也會隨之降低。筆者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積累,就如何更好地利用實驗教學的形式,使學生提高學習能力,淺談一點自己的看法,以期拋磚引玉。
一、教師演示實驗,培養學生觀察
觀察是人們認識這個事物,探索這個世界的一種極為有效的方式方法。而教師演示的實驗具有鮮明性、生動性和真實性,在演示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細心觀察,用心思考的能力。
所以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認真地做好每一次演示實驗,不僅僅只是根據課本上的實驗步驟,一步一步地完成,而應花更多的心思在探究和創新實驗,用日常含有化學成分的物品代替實驗中那些難以辨認的粉末,來演繹日常發生的現象,并在實驗中設置疑問,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觀察老師演示的實驗,去思考,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這樣,不僅能夠直觀地講授化學知識,還能為學生們遇到的日常問題解疑,與此同時培養學生的化學意識,讓他們認識到化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化學。
二、教師講解實驗,幫助學生理解
化學教育的過程,實質就是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對化學知識有一定的認識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也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的一個過程。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掌握,要能夠學以致用,才能使學習成為有意義的學習。
在教師演示實驗的過程中,要邊講邊實驗,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還能夠在實驗的過程中,讓學生看清楚實驗現象,幫助學生理解化學概念和化學定律。同時能夠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三、學生自己實驗,培養動手能力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同樣,老師再多遍地演示化學實驗,學生的記性再好,理解能力再好,都抵不過自己親手做一次來的印象深刻。
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給學生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明確實驗的目的,步驟和操作,然后有目的地進行實驗。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在操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的態度。只有親身體驗過了,才能知道自己哪個地方注意不夠,操作不規范等等,只有在實驗中發現問題,才能促使他們積極地思考。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會對化學知識理解得更加深刻。
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主觀原因。良好的學習興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維的動力?;瘜W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具有千變萬化的現象。學生剛接觸化學,用千變萬化的實驗現象來吸引學生,是喚起初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化學入門課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實驗。如:1、“捉迷藏”。2、“魔棒點燈”:3、雨落紅花開”4、“巧點蠟燭”5、“巧洗燒杯壁的白色固體”,先加入水,后加稀鹽酸,使學生覺得新奇。隨著向學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實例的設問,使學生覺得現有的知識不夠,以激發他們求知欲。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好化學課的決心。
觀察是認識的窗口,是思維的前提。對于事物,如果沒有敏銳而細致的觀察,就不能深入認識事物的本質。在化學實驗中,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如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和重點,要自始至終,從明顯的到細微的都必須認真地、細致地觀察,要提醒學生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地做好實驗記錄。
在實驗前,要求學生觀察藥品狀態、儀器形狀、連接方法。實驗中引導學生觀察反應中產生的多種現象,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要作全面觀察,及時糾正學生的片面性。例如: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學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視瓶底產生的黑色固體(Fe3O4)。又如:酸堿中和實驗,反應恰好完全時,酚酞指示劑變色的時間很短,要指導學生捕捉瞬間突變的現象,培養學生的敏銳性。在實驗過程中,不但要“看”,還要讓學生“摸”(如反應中的放熱、吸熱現象),“聞”(氣體的氣味、如氨氣、二氧化硫)從而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在課堂上做演示實驗,教師須設計一系列問題,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學中循循善誘,適時點撥,逐步培養學生具體、全面、深入地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和內在規律性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從表象到本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化學科學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實驗,學生通過探究性實驗,可以探究自己還未認識的世界。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掌握實驗技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學生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
通過科學探究活動來學化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把化學知識與觀察、推理和思維技能結合起來,從而可以能動地獲得對化學知識的理解。
化學實驗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化學科的質量提高離不開化學實驗。實驗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學生自己探究,自己發現的樂趣是任何外來的獎勵無法比擬的。
當課堂上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深深地吸引住學生的興趣時,他們就會不滿足于課上所看到的有限的知識,老師就可以留下家庭實驗,做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們將教學中學到的一點一滴應用在實際中,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演示實驗,邊講邊實驗;學生動手實驗,邊動手邊注意;學生家庭實驗,邊思索邊創新,這樣同步進行的實驗教學形式不僅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都得到了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