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基礎性教學要求之外,更要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及道德觀念,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國學經典;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強調,語文教學要帶領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取中華民族的文化智慧,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文化的情感。國學經典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將經典誦讀與語文教學融會貫通,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引導孩子們熱愛中華傳統文化,自覺地成為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堅持的文化功底。本文就此展開簡要探析并提出相關教學策略,僅供廣大教師參考。
一、國學經典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經典,能夠讓學生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對中華文化的發展和中華文明的傳承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特別是對于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從基礎層面來講,誦讀國學經典能夠促進學生語文基礎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啟蒙階段學習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經典作品,讓他們更早地接觸文言文和生僻字,提高學生的認字識讀能力。對這些古詩文的學習和誦讀,能夠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引導學生學習國學經典故事,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對經典作品的喜愛之情,學習我國傳統文化中講禮貌、懂文明、孝敬父母等優秀品格,塑造學生的高尚人格。在這樣潛移默化的國學經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提升他們的精神品質,逐漸推動學生向著正確的人生方向發展,充分發揮文化對人的促進作用。
二、國學經典教學原則
(一)鼓勵性原則
對小學生而言,國學經典作品的思想內容可能相對比較深奧,所運用的文言文對小學生而言晦澀難懂。因此,在國學經典教學中,應以學生自身喜愛和興趣為主,盡量多地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少批評或不批評,讓他們自發地喜歡經典作品,而不能強制性要求和硬性規定,那樣只會讓學生對這些作品的學習更加反感。因此,興趣的培養是重中之重,教師的鼓勵是學生對國學經典作品學習的一大動力。
例如,對《弟子規》分段背誦的形式,讓學生對這篇名作進行全文背誦是比較困難的,要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支持。例如,孩子們每完成一段文字的背誦,可以獎勵他們一朵小紅花或者小禮物等,給予他們鼓勵,讓他們對作品的學習更加有自信,也更有動力。
(二)模糊性原則
小學的孩子們對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還比較薄弱,想讓他們通讀全文已經是一件比較有難度的事情,如果想進一步理解文言文作品的詳細內容以及深層次的思想情感,更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學習。因此,對國學經典作品不必進行逐字逐句的精講和分析,只要了解全文大意,做到不錯字、不漏字、熟讀成誦就可以。例如,對《三字經》的學習,全篇1145個字,文章語言非常精練簡短,內容又意蘊深刻,小學的孩子對其詳細的學習理解是非常困難的。只要弄懂每段的大體含義,在誦讀和背誦過程中不錯字不漏字,就已經能夠達到小學教學要求。不可給學生過分的壓力,那樣只會適得其反,不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
三、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的應用策略
(一)重視教師范讀引領
與現代文課文不同,文言文的學習更加注重節奏感和語感,且文言文中有一些通假字和生僻字,對小學生而言,想要熟練地誦讀國學經典作品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的范讀引領非常重要,對于不同文章的抑揚頓挫、押韻以及節奏感,要給學生進行認真的示范,確保范讀過程中不出現任何語病。對一些生僻字和通假字要給學生特別指出來,確保他們能夠正確地朗讀文言文作品,不出現最基本的語病錯誤,從而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輕吟慢唱,聲情并茂
對于經典文化作品,特別是古詩詞類的教學,教師可以采取傳統吟誦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經典作品閱讀,積累古詩詞知識,促進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積累吸收。傳統的吟誦方式讓學生放開嗓子,搖頭晃腦,跟隨古詩詞的節奏和韻律,創造自己的吟誦調,用更加接地氣的方式,讓學生自由地朗誦。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朗讀感情的投入,特別是對于一些思想情感很濃厚的作品或意境開闊的作品,要深入其中,投入情感。例如,李白的一些浪漫主義詩歌,杜甫的一些憂國憂民的作品,投人情感,細細品讀,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也更容易背誦,增加學生的經典作品積累。
(三)用經典故事,激發學生興趣
很多國學經典作品中,蘊含著非常多有趣的故事和傳奇的歷史人物。通過這個特點,教師可以采取講故事的形式,激發學生對國學經典作品的學習興趣,增加教學的趣味性,營造一個更加活潑的課堂氣氛,從而提高效率。特別是對一些成語的學習,例如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田忌賽馬等,它們背后都有一個有趣的歷史小故事。通過對這些故事的講解,來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他們對成語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加深學生對成語內涵的理解,提高記憶力,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國學經典培養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養,還能提高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豐富思想情感,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幫助學生朝著正確的人生之路不斷前進,為他們日后的學習和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責編 吳娟)
參考文獻:
[1]楊春華,王藝美.淺析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22).
[2]錢存喜.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的滲透思路[J].名師在線,2018(31).
作者簡介:李鳳珍(1966-),女,漢族,甘肅省高臺縣人,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