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文
【摘? 要】閱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無須質疑,但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否也重要,那就不一定了。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閱讀一直都很重視,用各種辦法引導學生讀書,同時也會讓家長在家中進行督促,但是讓學生愛上閱讀似乎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是閱讀是一項大工程,如果沒有興趣引發的自主閱讀,是很難提高閱讀效果的,因此,讓學生喜歡讀就成了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本文就結合引導閱讀的方法,談一談如何把閱讀變成“悅讀”。
【關鍵詞】閱讀;語文學習;“悅讀”
我們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是自發自覺比被動去做效果要好,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也一直在探索興趣引導的策略,希望能讓學生喜歡讀、主動讀。可現實遠遠不如理想美好,學生們要么不讀,要么不好好讀,整體的閱讀狀況和教師們心目中的樣子相差甚遠。其實,學生們的行事方式簡單直接,很多復雜的引導手段未必管用,我們只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有好的體驗,學生們自然就會愿意讀了。所以,教師只要想辦法讓學生們的閱讀變成“悅讀”,那一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讓學生知道閱讀帶來的益處
我們一定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讀,讀書能帶給他們什么樣的改變,這樣學生們在閱讀的時候才能不盲目,才會讀得更積極,甚至還會因此樹立讀書上的遠大目標。給小學生講讀書的道理,不可太高深,脫離了他們的認識,像可以有助于良好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可以獲得美好的精神享受一類的話就不要說了,學生們理解不了,反而起不到什么引導作用。要從近處和實際入手,貼近學生的生活,便于他們真切感受。比如,曾經大火的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很多學生都看過,教師就可以以此為例,向學生詮釋讀書之好。主持人和嘉賓妙語連珠,詩詞歌賦信手拈來,征服了很多人,學生們要想成為知識淵博、談吐不凡的人,也必須多讀書。這樣簡單的比方,便于學生們理解,被詮釋后的閱讀,就成了一個能改變人精神和內涵的魔法棒,學生們會愿意擁有的。
二、給學生自由閱讀的空間和時間
學生們讀不出趣味感,是因為現在學生在閱讀上受到的限制太多。首先,他們的閱讀書目大都是專家推薦、教師建議的、家長購買的,并非由他們自己選擇。這些圖書當然是好書,有文學價值,有教育意義,能開啟心智,能拓展思維,但孩子們未必喜歡。沒有興趣在里面,就不能稱之為“悅讀”,學生們的閱讀積極性怎么能提高呢?我們建議,在小學階段,特別是閱讀興趣引導階段,一定要給學生以閱讀的自由,先讓他們愛上讀,然后再談在閱讀上的發展。其次,學生們沒時間讀。他們的課余時間都被家庭作業和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占領了,但小學生愛玩的天性還特別明顯,他們把不得不做的事情做完,以便能爭取到玩的機會。課外閱讀就是有彈性的學習任務,便成了學生們偷工減料的對象。沒有被好好對待的閱讀,怎么能給學生帶來愉悅的體驗呢?因此,教師還要給學生相對寬松的閱讀時間,不要一到周末和假期就加大作業量,讓學生想讀而無暇讀。我們應該劃撥給學生專門的閱讀時間,讓他們從容地讀、專心地讀,才是最可靠的。
三、注重情感上的引導
情感的牽引力具有十分巨大的能量,能讓我們拋開一切去追尋。讀書也是,促使我們一直讀下去的往往是書里面流露出的情感。也許是被感動,也許是產生了共鳴,也許是抓住了讀者心底最柔軟的部分,總之,情感的契合會散發無窮的魅力,讓人迫不及待地讀下去。因此,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教師可以從文本飽含的情感入手,先打動學生,然后讓他們產生閱讀的欲望。比如,推薦《小王子》這本書時,教師可以先描述小王子神秘、聰明、純真,且經歷豐富的人物形象,讓學生們對主人翁充滿喜愛之情和好奇之心,那學生自然就愿意讀了。
四、堅持去任務化的閱讀形式
不管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提到閱讀都繞不開考試這一主題,特別是教師,在談閱讀的時候,本能地就會想到如何讀才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因此,在安排學生讀書的時候,會附加很多任務。比如查作者的生平、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寫讀后感等,這些任務確實對學生深入了解作品和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它失卻了閱讀最本真的味道。閱讀本來應該是讀者和文字之間的思想互動和精神交流,但在應試的背景下,被摻雜了很多東西,學生在讀書的時候一直想著如何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那還怎樣獲得讀書的愉悅感?因此,要使學生在閱讀中有好的體驗,就要拋開應試的思想枷鎖,讓閱讀純粹起來,采取去任務化的閱讀形式。沒有那么多的條條框框,學生們才會讀得專心、讀得開心。
五、給學生鼓勵和贊美
對小學生而言,教師的鼓勵和贊美具有無窮的力量,因此,教師們不要吝嗇自己夸贊的語言,要讓學生感覺到,有一雙眼睛始終在關注著自己,激勵著自己。當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收獲的時候要及時提出表揚,讓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積極進取的力量;當學生愿意讀時,一定要盡可能提供幫助,給予支持和鼓勵;當學生在作文中用到積累的素材時,一定要給予肯定,并提出表揚;當學生在讀書中獲得獨特感悟的時候,一定要表示認可,并鼓勵他們通過說或寫表達出來。有了教師的鼓勵和贊美,學生對讀書喜好的情感獲得了共鳴,這樣他們會更愿意讀,在讀后,也有了表達感悟的欲望了。這不但能提升他們讀書時的愉悅感,還會促進說和寫的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閱讀本來應該是一個充滿快樂和享受的過程,是人成長中必需的精神營養。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抓住閱讀這一基本特征,拋開應試教育的思想,還閱讀最本來的面貌,讓閱讀成為真正的“悅讀”。在快樂閱讀的促使下,學生不但會交出一份讓教師滿意的答卷,還會為自己完成一張優秀的人生答卷。
參考文獻:
[1]莊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分析[J].學子(理論版),2015(1).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