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 要:教學評價是對專業教學成果的反饋,同時,通過評價指標的設定對實踐教學進行引導、優化,對學生的發展情況進行綜合評定的機制。傳統高中數學的評價機制將重點放在結果評價上、評價指標相對單一、評價指標設置不明確,教學評價的功能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互聯網+”發展浪潮下,高校應以數學專業人才需求為導向,調整原有評價體系,提升評價指標的針對性與參考性,為強化數學專業的實踐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數學;評價體系;應用
引言:
數學在產業發展、民生領域、教育領域等方面的深入影響,使得現階段高素質數學人才需求擴大。在此基礎上,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優化學科教育評價機制,創新數學教學手段,滿足學生個性化職業規劃需求,成為新時期高中現代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
一、當前階段高中數學課程評價機制存在的問題
高中數學教育相關專業視為了培養高素質數學人才開設的課程,其教學評價框架對課程實踐教育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現階段,高中數學教育的評價機制在課程質量評估方面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教學評價目標設置不明確
教學評價目標是對教學評價機制運行效果做出的預期規劃,通過評價制度的全面落實推動數學實踐課程的教學質量,對課程的規劃、模式、內容等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當前階段,部分教師在實踐課程中更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忽視了數學實踐應用技能水平,采用單一化的課程評價機制,評價目標設置不合理,忽視了高職學生的職業規劃與發展需求,進一步降低了學生投入專業課程的積極性,與高素質數學應用人才的培養目標背道而馳,降低了評價機制的引導作用。
(二)注重結果評價,忽視學生個性化
專業學習需求由于教學評價的設置指標片面性、單一化,規劃目標劃分不明確,更注重結果評價,以學生課堂表現與考試成績為硬性衡量指標,忽視了學生個性化專業學習與發展的需求,因此,評價機制難以發揮應有的調節作用。與此同時,由于高中數學開設的時間相對較短,教師通常沿用過去的數學教學模式或者借鑒國外專業教學理論,與學生實際發展狀況存在脫節,學生往往在實踐學習過程中缺乏針對性的指導教育,出現數學操作技能掌握不熟練、理論基礎不牢固、主體性無法發揮等問題,學習動機不明確,學習熱情普遍不高。
(三)評價機制存在滯后性
教學評價的實行,不僅可以有效、及時的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學效率,同時,也對課程內容設置、教學任務完成、教學設計流程等發揮著指引、導向與優化功能。學生通過即時的課堂評價認識基礎薄弱的部分,便于后期進行查缺補漏。然而,目前高職院校在設定評價標準的過程中,往往側重于反饋功能,忽視了有效的教學評價對數學教學效果的優化功能與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向功能。以考核方式為例,教師的評價結論通常立足于筆試成績方面,對學生課堂表現、自主探究、創新意識等綜合素質的考察并不全面。學生為取得更好地評價結果,采用機械式記憶、側重理論知識理解等方式學習,不僅不利于數學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養成也存在阻礙影響。
二、高中數學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
(一)構建多元化教學實踐評價機制
以多元化、開放式原則為指導,構建全方位、多角度的動態教學評價管理機制,是當前階段高職院校打破傳統學科教育理念,融合創新評價技術的首要任務。區別于傳統的統一考試、日常考評,多元化評價指標的設定從實踐教學情況與學生的具體表現為主要參考,注重理論考察與實踐操作考察的平衡,結合定性與定量分析形式,考察項目更具體。如,在網絡技術專業課程評價系統中國,融入組網、條件設定、環境配置等實踐操作考察項目,構建起了以理論考察為基礎、創新實踐考察形式、對學生日常表現進行動態評價的一體化機制。
(二)搭建以信息平臺為基礎的綜合評價系統
現階段,高中數學教育的形式受現代教育專業觀念影響,出現了以微課、慕課為代表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生利用移動終端可以隨時接受教學信息,打破了數學教學的時間與空間限制。數學教學屬于前沿學科,教師需要不斷拓展知識儲備,學習先進的技術,并與教材基礎理論有機結合起來,利用移動平臺推薦給學生。因此,評價機制不僅應該包括課上評價,還應設置自主考核、作業完成度、小組合作表現等評價標準,適當參考評價結果調整數學教學內容規劃。
(三)平衡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的比例
所謂過程式教學評價主要是區別傳統結果式的考評,將教學評價融入到學生日常學習的各個階段,而不是在期末僅僅通過考試完成教學評價。過程式的教學評價更能夠反映出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準確把握學生學習曲線,教師通過實時教學跟蹤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針對性及適用性。過程式的教學評價核心在與掌握學生日常學習數據,通過視頻教學、網絡教學等技術應用來實現過程式教學數據的獲取,平衡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的比例。
(四)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評價活動,拓展師生共評途徑
“生本教學理念”的深入實施,學生對于教師的評價也作為教師考評的重要方面,因此,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勢展開師生共評的教學評價體系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師生共評是在傳統單教師方面評價學生的基礎之上,補充學生評價教師部分予以實現,教師可以了解自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從而進行教學方法、教學實施過程的不斷改進,更好的滿足學科教育。
(五)通過合理的評語進行教學評價
為了提高數學作業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從學生們的個人特點出發,選擇不同的評語給學生們帶來啟發,這樣一來學生們就會從評語當中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數學思想水平,引導學生們掌握更加合理的數學學習方法,給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供保障。在作業評價實踐階段,教師可以使用三種不同的評語方式來進行教學評價:首先,教師可以使用激勵性評語來進行教學評價,激勵性評語主要是讓學生們獲得學習自信心的建立,相信自己能夠學好數學。其次,教師也可以使用期待性評語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評價,期待性的評語方式,主要是指出學生們在某一個方面存在的優勢,讓學生們在今后做作業的過程中,能夠想起教師對于自己的期待,從而認真對待作業,注意各種小錯誤的發生。最后,教師可以使用商榷性的評語來進行教學評價,和學生們通過作業互動來糾正學生的錯誤,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質量。
結論:
高中數學學科的教學評價管理以結果評價為重、忽視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評價機制片面化、課程評價流程不標準等方面的問題,高校應通過創新評價理念、設置多元化與多角度的評價指標、拓展師生共評渠道、合理融入信息技術等措施,優化評價體系,面向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的數學人才。
參考文獻:
[1]紀沙,崔哲雄,戰立富,顧信文,劉巖,張宇華.高校混合式籃球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探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8):23-24.
[2]趙萍萍.應用型高校“基礎日語”課程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及評價體系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09):124-126.
[3]韓東,王述芬,李秀麗,楊冬梅.基于藍墨云班課與移動互聯環境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9(20):97-98.
[4]鄧凡瓊.混合式教學視域下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設計——以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的角度[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9,35(07):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