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樹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之時,如果只是單純地為學生講解教材知識,卻不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親自體驗數學教學,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比較片面,甚至會出現偏差,如此長期進行下去,將不利于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行為特征,并采用體驗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以此提高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能力。本文將結合我的教學心得,對體驗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一番闡述和說明。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小學數學;實際生活;教學情境;實踐活動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經常是通過反復為學生講述教材內容來讓學生掌握和消化教材知識,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然而,這樣的教學方式,在短期內可能會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經過一段時間,教師就會發現,學生對之前學習的知識的理解比較淺顯,根本不能進行深入消化,導致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一直難以完成。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并采用體驗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以此加深學生對數學新知識的理解和消化。
一、借助實際生活進行體驗式教學
當今社會,教師在授課時,經常會為學生引入一些他們常見的生活場景,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以此降低學生對數學課堂的陌生感。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學生引入一些他們常見的生活場景,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學生對數學教學的恐懼感和排斥感,還可以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體驗數學教學。
例如,以“克和千克”為例,為了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并讓學生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在講述教材內容時,我先為學生出示了以下生活場景:同學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你們是不是經常和父母去購物呢?那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售貨員是用什么來確定我們買的東西的重量的呢?是秤對不對?那么,你們有沒有注意到他們是用什么單位來標注稱好的東西的呢?你們認不認識物品上標注的單位呢?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討論。然后,我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講述了克和千克的相關知識,并讓學生列舉了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的質量。最后,我為學生出示了一枚一角的硬幣,讓學生閉上眼睛掂了一掂,試了一試,感受了一下1克的實際重量,并讓學生列舉了生活中大約重1克的物品。在此基礎上,我為學生出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如雞蛋、鹽等,讓學生掂了一掂,試了一試,估算了這些物品的重量,并用稱進行了驗證,判斷了學生的估算是否正確,培養了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這樣,教師通過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體驗了數學教學,不僅降低了學生對數學教學的恐懼感和排斥感,還使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主動進行了數學知識的鉆研。
二、借助教學情境進行體驗式教學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因其可以將教材當中晦澀難懂的知識以比較簡單的方式為學生呈現出來,從而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難度,一直以來都深受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睞。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能力基礎,為學生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當中體驗數學教學,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產生對數學知識鉆研的興趣和動力,還可以構建高效率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
例如,以“認識鐘表”為例,為了讓學生認識鐘面,以及時間單位“時”、“分”,并掌握時、分之間的進率,在講述教材內容時,我先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視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60秒倒計時焰火升空》,并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鐘表的圖片,使學生了解了這節課講述的知識是與鐘表和時間有關的。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以“一分鐘可以做的事情”為主題,進行了討論,使學生建立了一分鐘的時間概念。然后,我為學生出示了鐘表的模型,并借助鐘表模型對學生進行了授課,使學生認識了鐘面,并掌握了時、分之間的進率。最后,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我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出示了整點時刻,讓學生撥動了鐘表上的時針和分針,撥出了我要求的時刻。這樣,教師通過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了直觀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了數學教學,不僅使學生產生了對數學知識鉆研的興趣和動力,還構建了一個高效率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
三、借助實踐活動進行體驗式教學
隨著新課標的全面實施,在進行數學教學之時,教師如果只是單純地為學生講解教材知識,將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且還會制約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能力水平,為學生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數學教學,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當中,還可以提高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能力。
例如,以“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不進位加)”為例,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在講述教材內容時,我先為學生組織了對口令游戲:我先向學生說出了相關的口令:例如,1、填空:3個一是( );3個十是( );3個十和5個一是( );2、口算:30+30;50+4;50+20等等,讓學生進行了搶答。在學生搶答結束之后,我對搶答的最快,且準確率最高的學生提出了表揚。然后,我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出了一道與兩位數加一位數相關的數學應用題:在一次寫字比賽當中,小林已經寫了22個字,他還要在寫5個字,那么他一共要寫多少字呢?為了解決這道數學問題,我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知識經驗,對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根據題意列出了相關算式:22+5,然后,我讓學生結合課堂講述的知識,對算式進行了計算,并得出了最終結果為27。這樣,教師通過借助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了數學教學體驗,不僅使學生主動參與到了數學教學活動當中,還提高了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能力。
總而言之,體驗式教學法是十分適合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它可以讓學生親自體驗獲得數學知識的歷程,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積極探索將體驗式教學法應用于數學教學中的有效策略和途徑,以此調動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升數學教學效果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顧麗華.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探究[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7(10):30-31.
[2]劉享英.小學數學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法的使用[J].考試周刊,2017(19):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