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穩
[摘 要]對學生進行教學并不單單是傳授知識,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才能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數學教學 自主學習能力 興趣 實際生活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0-023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重要。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通常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單一授課,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數學成績。
一、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學生對數學學習才會從被動轉為主動。數學學習枯燥、乏味,所以要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首先要改變學生對數學的看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例如,教學“認識鐘表”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玩一個關于時間的游戲,即教師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給每組學生發一個玩具時鐘,然后說出不同的時間,讓學生把時間調到正確的位置,最后比較哪一組學生的正確率最高以及速度最快。這樣教學,既可以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能正確辨別鐘表的時間,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又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些關于數學或者著名數學家的小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受到啟發,感受到數學的魅力,使學生明白數學學習有著怎樣的意義,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動力。
二、聯系實際生活進行教學
學生對數學缺乏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是覺得數學非常枯燥乏味,而且一些數學問題非常抽象,不易于理解。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更加注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把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且鼓勵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例如,學習四則運算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購物小票,然后計算購物票上的金額總和,或者通過布置家庭作業的方式,讓家長帶著學生共同完成一次超市購物活動,并且讓學生自己算出購物的總金額,使學生體驗到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問題的成就感。這樣教學,既實現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又促進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開展一些有意思的數學課外活動,在活動中模擬現實生活,讓學生能夠切實地感受到數學的價值,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更加積極主動。
三、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提問,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對學生進行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設計恰當的提問,能夠促進學生對問題的主動思考,使學生對課堂學習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學圖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計算圖形的面積有什么作用”,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舉出一些圖形面積計算的例子,并且指出面積計算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學生在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會自覺地把圖形計算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感覺到圖形面積的學習非常有意思,進而對課堂知識的學習會更加主動、認真。教師對學生提問,是對學生思維方式的一種引導。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很好地進行設問,就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既有利于課堂教學內容的導入,又能起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作用。
總而言之,對學生進行教學并不單單是傳授知識,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只有真正掌握學習的方法,在未來的學習生涯乃至人生經歷中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探究的興趣,提高我國基礎教育教學的水平。
[ 參 考 文 獻 ]
[1] 謝樹樣.小學數學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討[J].讀與寫,2015(17).
[2] 毛建林.小學數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途徑研究[J].新課程,2014(12).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