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陸露 熊偉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靈活多樣的網絡技術手段已成為大學生外語學習的重要途徑。移動互聯網時代打破了傳統學習方式的限制,在豐富教學資源的同時也使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在這一時代背景下,英語學習者可以通過提高信息素養、加強自主學習等外語學習模式來提升外語學習力。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外語學習;外語學習模式;自主學習
【作者簡介】丁陸露(1998-),女,漢族,四川自貢人,重慶科技學院,本科;熊偉(1967-),女,漢族,重慶人,重慶科技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外語教育。
隨著互聯網平臺的普及,互聯網網絡平臺學習逐漸深入到了外語教育領域,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外語教學方式,大學生的外語學習行為以及學習模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移動互聯網,變革了外語學習由老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模式,也打破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壁壘,為外語學習者帶來福音。
一、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學習的本質
移動互聯網利用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從而達到社會資源配置最優化。由此可見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學習就是通過互聯網這個科技手段,實現知識的傳輸,實施英語學習與互聯網達成深度融合,演進和催生的英語學習模式新形態,以提升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學習效率。
移動互聯網英語學習被賦予全新的內涵與外延:學習的手段為網站、外語學習軟件等;學習的主體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內容通過課堂、微課、慕課等獲取;學習的環境延伸至虛擬的語言學習平臺。在此環境下以支持真實的情境創設、資源共享、多重交互(包括師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機交互)、自主探究等全新的學習方式。
二、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英語學習存在的問題
1.目標不明確。沒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很多學生在學習中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過分依賴于他人的學習方式從而忽略自身實際情況。據調查結果顯示,能制定學習計劃的學生僅有53%,而這些學生中只有33%能保證計劃的實施,僅有47%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檢查,這類學生很難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學習資源不斷豐富、學習方式也是層出不窮,如果缺少對自我學習能力的認知,缺少明確的學習目標就會在選擇和甄別學習資源、形成自身學習方式等問題上浪費過多的時間。
2.過分功利,學習積極性低。長年的應試教育讓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抱有極大的“功利性”,僅僅把通過考試作為學習英語的首要目的。這種觀念根深蒂固,直到上大學還是有大部分學生很難摒棄這種觀念,僅以通過英語課程和四六級考試為目的,以老師授課內容為學習范圍。此外,部分高校還實行英語免考政策(譬如四六級通過即可免修一門英語課程)這更是為這些“功利型”學習者帶去福音。另一方面,學習積極性的缺乏使得自主學習變得難能可貴,據資料顯示, 不足10%的人能做到課前預習,不足四成的學生每周能保證有6 h專注英語學習。
3.語言輸入與輸出的欠缺。Krashen的語言輸入理論和Swain的語言輸出理論強調了在語言學習中輸入與輸出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輸入是輸出的基礎,輸出是輸入的補充。就語言輸入方面而言,大部分學生一直慣有的依賴情緒較為嚴重,不善于在沒有教師講授下的自主式學習,不習慣自主學習管理,僅僅依賴于課堂上形式單一的被動知識輸入且課外的自主學習輸入匱乏。
依據Harmer 之說,語言輸出分為:操練性輸出(practice output)和交際性輸出(communicative output)。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語言輸出方面(如交際性輸出方面地說、寫能力)更是學生們的弱項,許多學生只能依葫蘆畫瓢,但缺少自己的思維過程,導致真正理解消化后的輸出十分有限。加之環境因素的限制使得語言輸出的機會缺乏,一方面不利于口語寫作等語言輸出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三、互聯網時代提升大學生外語學習能力的策略
1.推進“互聯網+課程”的運用。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互聯網+課程”為中國高等教育基礎課程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教育現代化已成必然趨勢。應用“互聯網+課程”,提高和培養大學生外語學習技能成為可能。所謂“互聯網+課程”就是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幫助下,傳統教育課程和互聯網結合的成果。它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方法,為傳統課程注入新鮮血液,形成了新的課程生態。通過將課程發布到網上、在課堂上使用互聯網互動學習等方式,“互聯網+課程”摒棄了枯燥的課程教學模式,極大提高了學習的趣味性。其不受時間與空間束縛的特點,也為課堂上沒聽懂的同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只要擁有移動設備,就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重復學習。隨著“互聯網+課程”的不斷推進,其勢必會更為科學化、多元化,可以針對不同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學生量身打造屬于自己的課堂,在提高學生的課堂體驗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可以高效、主動學習。除此以外,互聯網的“共享性”,也使得“互聯網+課程”具有大規模開放性,在同一個學習平臺如MOOC你就能選擇學習來自不同學校不同老師的課程,再也不用為學習資源不充足感到苦惱。這一特點使打破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成為可能,享受優質的教學資源將不再只是夢想。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寒門子弟帶來了希望,為農村地區的學生們帶去了獲取知識信息資源的便利,也為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實現教育公平帶來了曙光。
2.多維互動學習口語。口語是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很難攻克的一個板塊。除了脫離實際語言應用和社會環境這一根本原因外,主要還是歸咎于傳統教育模式對口語的忽略,以及學生對口語缺乏信心。傳統教育模式過分強調英語的筆試能力而忽略了口語的培養,加之口語不計入高考成績,所以口語教育自然得不到重視,往往也只是流于形式。長此以往語言輸出缺乏,在口語表達上學生自然基礎薄弱,一方面詞匯量小、缺乏訓練,另一方面兩種語言表達思維和表達方式不同,所以學生也不能準確傳達出自己的想法。幸運的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啞巴英語”的情況將會有所改善。在互聯網環境里,語言學習內容變得可聽、可說、可視、可模擬,極大地豐富了語言教學,在課堂上,老師能夠采用多維互動教學,通過學習音頻、發布實時口語作業使所有學生參與進來等方法,使學生能夠在掌握口語的基本要領后,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有效的語言輸出。除此以外,視頻測試、頭腦風暴等方法也有效增強了學生口語實踐能力;在課下,有越來越多幫助學生學習口語的APP。學生只要通過手機登錄,就能一邊聽最標準的口語發音一邊模仿學習,再通過軟件分析后的反饋不斷糾正存在的問題。移動互聯網給學生營造了積極的口語學習環境,有豐富的方式供學生自主測試和學習,這樣在缺乏教師的講授下也能準確把握口語的要領,從此告別“啞巴英語”以及“填鴨式”的被動學習。在課上口語考核方面,形式也更加靈活,不再局限于背誦課文或范文的模式,而是借助于多媒體等手段,設計出人性化的考核方式。
3.提高信息素養。信息素養包括三個層面,即信息意識、信息技能和文化素養,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們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它要求我們能夠準確判斷使用信息的時機,懂得如何獲取需要的信息,并且如何有效的利用它。在移動互聯網不斷推進與發展的時代,提升學生信息素養是至關重要的。在增強學生信息素養之前,首先應該強化信息意識,讓外語學習者認識到強化信息意識的重要性。其次,應當強化他們的信息獲取能力:如何在信息時代中過濾掉無用的信息,準確找到對自己有利的信息。由于每個人的能力不同,所獲得的信息質量也有較大差異。這就要求學生自主增強相關的認識,利用互聯網進行多途徑知識的獲取,主動融入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這同時也要求教師與時俱進,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有關知識,改進教學方式,指導學生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學習能力,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最后,還應該提高學生運用信息的能力,增強文化素養。英語學習就是用獲取到的信息進行聽說讀寫,也就是進行知識輸出。有效靈活地運用獲取的信息要求學生能夠對信息理解通透,不僅能夠學習知識,還要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
4.改變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標,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在找到學習目標之前首先應了解自己的學習動機:主動還是被動?主動的學習動機可以激發學習熱情,使人積極投身于學習;而被動的學習動機會讓人在學習中感覺受折磨。但實際上, 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在被迫學習。動機不外乎學業、就業等,因為熱愛而主動學習的只占少數。這不僅削弱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長此以往也阻礙了學業發展,嚴重者甚至可能產生厭學情緒。作為全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只可能朝向更重要更有用的趨勢發展,所以學習過程中自然不可回避這門外語的學習。既然無法改變外界環境,那我們只能接受并適應環境——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索發現英語的魅力,嘗試培養興趣。有了主動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后,還應當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凡事預則立,不立則廢,缺乏學習目標的人做事容易半途而廢。關于學習目標的制定不宜脫離自身實際,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二語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至關重要。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的外語課堂教學,教師的主體地位被完全顛覆,學生將回歸主體地位,教師不再花大量時間進行課程的講授,而是將課堂上要學習的部分內容進行分解交由學生完成,教師的角色從學生的指路人變成隨行者,只需在學生遇到不解或困惑時提供協助,學生需接受角色的轉變。上課前教師會通過非線性編輯軟件制作關于本節課重點難點,上傳到英語學習云平臺;學生課前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訪問英語學習云平臺,并通過英語學習云平臺訪問英語資源庫,查閱相關英文資源,瀏覽相關英語在線課程視頻,同時可以通過英語學習云平臺共享學習資料,互相交流學習心得,進行在線答題與測試等,從而完成課程的自主學習。在如今互聯網盛行的時代,學生應當積極利用網上的各類資源、途徑自主學習,制定合適的學習策略,讓信息都能為自己所用。
四、結語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外語學習者應熟悉新時代環境下的知識傳播形式,摒除舊教育模式對自己思維的限制,找準學習動機并不斷提高自我學習能力、完善自我的學習策略。也應善于利用廣泛的學習資源提高個人自主學習效率,在學校、教師、社會等多方面幫助下全面提升自我的外語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黃威威.大學生自主學習現狀調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
[2]方子欣.“互聯網+”背景下提升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探討[J].黑龍江科學,2018,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