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思維導圖是邏輯思維的體現,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結合實際教學,探索了思維導圖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當中的應用效果,并加以分析,同時也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以及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應用效果
【作者簡介】高雯君,神木職業技術學院。
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大多英語教師面臨著一個困擾,就是如何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擁有邏輯、思維、意志、判斷、合作、表達等核心能力的人才,并在此基礎上構建高校與職業相銜接的教育教學體系。目前高職學生的現狀是:英語水平薄弱、負面情緒多、對英語缺乏熱情、積極性差。如何充分調動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其學習興趣、培養其結合職業要求應用語言的能力,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很多教師依然使用著黑板加粉筆,講單詞、講語法、背課文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或是通過播放視頻、電影片段來吸引學生興趣,但是很難保證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如何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同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其語言應用能力成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關鍵。為此,本文結合課堂教學中的具體環節,探索和分析思維導圖這種工具在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上的作用。
一、概述
思維導圖(Mind Map)是20世紀60年代英國心理學家東尼.巴贊提出來的一種發射性思維工具,它可以將文本上抽象、煩瑣、無關聯性的知識點轉化成結構清晰、內容豐富、符合認知規律的圖表,易于學生快速記憶及復習知識點。目前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應用和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改進教學方法和改進學習方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對于高職英語教學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導圖中豐富的線條、色彩、圖像及其他自定義元素,有助于全面地調動學生設計和制作導圖的積極性,激發其大腦聯想、想象的能力,促進新舊知識的整合,探究新舊知識的有機聯系。
二、思維導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筆者將結合我校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所用教材《新技能英語高級教程I》《新技能英語高級教程II》,將思維導圖應用與各個教學環節,并分析和闡釋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
1.思維導圖在導入教學環節(Lead-in)中的應用。《新技能英語高級教程II》第四單元的精讀課文題為“When the East meets the West”,文章介紹了中外文化差異。基于本課的授課對象為非英語專業的大一新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沒有太多的儲備。如果教師在課程的導入環節,直接向學生提出如“What cultural differences do you know?”這樣的導入問題太過突兀,對于缺乏英語文化背景的學生,可能會很零星地說幾點甚至完全不能回答,完全沒有邏輯性的思考,因此導入環節也將失去趣味性,無法起到引起學生注意力和對本單元內容學習興趣的作用。而借助思維導圖,教師則能夠更充分地激發學生運用現有知識及獲取新知識來回答這一問題。首先,教師可以播放一段中西用餐對比視頻,激發學生興趣,以此為話題展開,引發學生思考,在黑板中間畫出一個大橢圓,在圓內寫上“cultural differences”這一貫穿文章始終的中心詞。隨后以cultural differences為中心向外擴展并再畫8條曲線,即讓學生自己討論想出八個與文化差異有關的方面,如wedding customs,food,clothes,greeting ways,festivals,body languages,architecture,paintings等,并將這八個次級標題分別寫到對應的次級圓圈上面。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借助藍墨云班課,雨課堂等信息化互動學習平臺進行互動,并鼓勵學生自己繪制導圖并結合所繪導圖進行語言輸出。
2.思維導圖在詞匯教學(Vocabulary)中的應用。《新技能高級英語II》中第五單元“Green Living”的主題是呼吁人類保護自然環境,倡導綠色生活。提出了人類應該從生活的各個方面做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從而促進其可持續發展的觀點。課文中詞匯量大,學生理解記憶較為困難。比如eco-friendly 一詞,其含義是環保的,對環境無害的。而在教學中,一定要告訴學生“eco-”前綴的含義是“環境”“生態”。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聯想eco-type,eco-climate,eco-system,eco-logy,eco-activist,eco-line,eco-logic,eco-logical。
3.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Reading)中的應用。“得閱讀者得天下”,擁有較強的閱讀能力能夠使學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英語文章的結構與核心思想,而利用思維導圖工具可以幫助學生更有條理的閱讀。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等級考試中的閱讀題目對于高職學生來說都比較難,但是通過研究,不難發現,所有英文篇章都是存在邏輯關系的,仔細分析這些邏輯可以使閱讀變得輕松,從而掌握核心思想也就變得簡單了。首先,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找出文章的關鍵詞,通常高頻率地出現在首尾段和首尾句中。其次,根據關鍵詞找出文章的觀點,通常也是出現在首尾段,再找出支撐他們的觀點,最后,捋順整體邏輯,查缺補漏,核查文章主要觀點正確與否。比如在講解《新技能英語高級教程I》第五單元“Make Every Minute Count!”一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找出關鍵詞匯“Time Management”,然后找出文中的觀點:(1) Plan ahead on the important tasks first.(2) Decide on your must-dos.(3) Keep a balance.(4) Learn to set a limit and say “no”. 通過這些觀點,學生可以對文章整體的邏輯有個了解,從而使學生能夠掌握整個文章的行文結構。而學生同樣可以根據思維導圖繪制文章結構,還可以利用該圖對整個文章進行復述。
4.思維導圖在寫作教學(Writing)中的應用。在英語語言聽、說、讀、寫的四大模塊中,寫作是學生英語水平的綜合體現。可以說,在任何一次有關英語考試的試題中,英語是必不可少的考試題目。而如何才能寫出有質量的英文文章,當然離不開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是文章的核心,經過縝密的思考和歸納再進行寫作,作文才能有深度和廣度。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可謂是難上加難。思維導圖在這個問題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學習處理段落間的邏輯關系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定位中心話題時,思維導圖可以輔助學生來呈現自己的觀點。譬如,我們可以把英文道歉信的寫作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首先,以主話題為核心,發散思維,它的組成部分,每一部分分別要寫什么,依次羅列出相關的句型和材料。其次,篩選前面羅列出來的材料,把不相關的去掉,按主次排序。再次,把整理好的材料進行整合、寫作。最后,修改定稿。這樣一來,學生寫作起來就可以得心應手。
三、結語
從前面的舉例分析中可以得出思維導圖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意義是舉足輕重的。
首先,通過對思維導圖的應用和實踐,教師可以實現統籌管理每一單元的各個教學模塊,有機整合具有內在聯系的教學內容,重新規劃教學流程,最終使原本抽象的乏味的英語學習內容轉化具體的趣味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理解記憶能力,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其次,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親自參與思維導圖制作,不但能夠加深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記憶,而且能夠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形成良性循環,同時也可以將這種思維方式延伸到其他科目的學習當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
當然,本文只是初步探索和實踐了思維導圖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幾個領域,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的研究還需要在實踐教學中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