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渝華
◆摘 要: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因此,新課改中強調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要積極推廣情境創設理念。那么如何創設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情境呢?本文就此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嘗試與探索。
◆關鍵詞:初中數學;情境創設;嘗試探索
現如今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依舊是學生、家長、老師們的共同追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教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情境的創設可以使數學課更有趣味。無論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成績相對不如意的學生都會愛上數學課。
一、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因此,創設問題教學情境是融合情境創設與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師可通過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問題教學情境來有效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好奇心,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環節中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當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有理數的乘方”時,就可為學生創設問題教學情境:一張紙的厚度為0.1毫米,對折之后再對折,如此重復操作,其厚度在對折15次以后能達到幾毫米?如果能一直對折,那么其厚度要對折多少次才能超過泰山的高度?問題一出,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很高,在折一折、猜一猜的過程中爭論得出正確答案的方法,并高度集中注意力,期待教師的講解,教師借此機會有效導入新課知識。
二、創設生活情境
數學教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與學生們自身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使用情境創設這種教學措施開展教學期間,為了讓學生們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樹立起學習數學的意識,促使學生們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的重要性擁有更多的認識,進而讓學生們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在開展教學期間進行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通過這種方式開展教學,對于教師教學工作的持續推進也有著極大的幫助。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們進行與追及問題有關數學知識的教學期間,為了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所學知識擁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教師可以為學生們創設一個生活化情境,并且與學生們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題目指導學生們進行相應的練習。比如,“甲、乙兩位同學相距1000米,有一天約定到萬達廣場見面游玩。二人約定時間后同時從各自家里走出來,已知甲同學每分鐘行走100米,5分鐘之后二人到達指定地點,那么乙同學的速度為多少?”由于這一問題與學生們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會使得學生們積極深入其中進行問題的探究,對于教師教學效率的提升也有著極大的幫助。
三、創設故事情境
部分的學生都認為數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這也就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提不起興趣,并進一步造成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下降。要改變這樣的學習現狀,教師可以引入數學家的故事或者數學史料來設計教學,讓學生在故事情境與氛圍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人文因素,從而激活學生內心的學習動機與熱情,使其可以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為初中數學高效教學的實現奠定基礎。例如,在講“勾股定理”這一節時,可以向學生講這樣一則故事:如果在宇宙除了人類還有其他文明,人類應如何同他們交流呢?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指出,勾股定理最能代表人類的文明。如果宇宙中還有其他文明的話,接受到這個信息,就會向人類發出回應。聽了這個故事,同學們肯定會急切地想知道,勾股定理的內容到底是什么?從而為學習新課做好了鋪墊。
四、創設游戲情境
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也可以根據課程的需要自己設計適合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通過和學生做游戲或者提出比賽讓學生們良性競爭的方法去學習數學。比如為學習《同類項》課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投放一組圖片。圖片中有草莓、櫻桃、西瓜、鉛筆、橡皮、黃瓜。讓同學們分類哪個是水果,哪個是文具,哪個是蔬菜,最先分類好舉手回答正確的可以獎勵小紅花,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學生們也愿意舉手,沒有回答上的,還有下次機會。再比如在學習倍數時就可以和同學們玩明七暗七的游戲。全體的學生按順序開始猜數,當到一個同學說有7或者7的倍數的數字時鼓掌一下,不說數字。一旦有人說了有7和是7的倍數的數字時那個人就表演一個節目。通過這樣的游戲可以使全體學生都融入的課堂之中。將倍數的知識點和游戲巧妙結合,在學習之余來帶快樂,緩解初中生的壓力。學生的主要任務雖然是學習,但也不能抹殺孩子們的天性。將初中數學知識點和游戲巧妙結合,既可以讓學生學習到知識,也可以給學生沉重的學習生活帶來快樂。數學的學習應該是快樂的,解開一道數學難題會給學生們帶來成就感。通過游戲創設情境能夠幫助初中生更好的學習數學。但這需要教師的把握,不能只讓學生在課上玩,也要讓學生在玩的同時學。只有經驗老道的教師能有這樣的技巧,希望將來所有的教師們都能做到這一點。
五、結語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對情境創設與教學的融合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要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并兼顧數學學科及學生的特點,賦予教學情境較強的趣味性、生活性、實踐性,使初中數學課堂能穩步走向生動、有效、高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