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戰斌
◆摘 要:“微課”是一種有別于傳統教學課件、設計、課例的教學資源。“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憑著短小精悍、語言簡潔、富有針對性和趣味性等特點已越來越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并在與學科教學的結合中產生了良好的效益。作為一種教學方式改革的嘗試,在物理教學中制作、運用微課,通過排解疑難、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實施個性化與自主教學,并在此基礎上,就微課的制作出嘗試和應用。
◆關鍵詞:微課;物理教學;實踐與研究
物理學蘊含著自然美,但這種自然美多是抽象的,對中學生來說更多的是枯燥沉悶的公式、嚴謹生澀的概念,再加上要體會到物理的美,還需要扎實的數學功底,因此很多學生在感受到物理的美之前已經知難而退,喪失學習信心,甚至產生厭煩抵觸情緒。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物理教師普遍的采取創設物理情景,采用引人入勝的課堂引入,場景視頻,有趣的實驗,故事等等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那么,在短短的7,8分鐘的物理微課中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物理教學呢?
我們已經知道,微課按照課堂主要教學環節分為新課導入類,知識理解類,練習鞏固類,小結拓展類,尤其是在新課導入和知識理解類微課的設計制作就需要考慮如何激發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物理微課實踐中我們進行了先期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充分照顧學生的需要,選擇學生需要解決的微課知識點,根據16~18歲的學生的心理預期和生理特點,設定合適的微課形式和適合于學生水平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
比如,在講解摩擦力的知識時,就選用了動畫方式引入,采用動畫小人的夸張的手法展示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從視覺上學生帶給學生刺激,使學生更能從心理上接受摩擦力的特點,然后再用不同的設問問題進行知識的強化,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最重要的是學生喜歡上了這種學習方式。
在練習鞏固類微課的設計中,我們又采用了同一個知識點設計了不同的習題微課以供學生選擇,同一微課設計循序漸進的習題以逐步提升學生的能力,題目講解中語言的運用,背景色彩的搭配做了一定研究,使微課的形式趣味化和多彩化。在《功》這一節微課中,就由先動畫閃現W=FScosα的來源,簡單解釋各字母的意義,由α=0o一個簡單的習題開始,緊接著α=30o的習題,最后是當力與位移垂直時的題目,再做簡單的解釋,充分體現公式的科學性與嚴謹性。學生反映學習有興趣,學習有收獲,這也是練習鞏固類微課的收獲吧!當然,我們同時設計了嚴謹的習題講解版的《功》的微課,采用的綜合性的題目,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拓展,同時引入了最新的高考試題,充分的開發了基礎較好的學生的智力,從而使他們能夠吃得飽,跳得高,夠到屬于自己的知識的果實!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微課的特點就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于微課的內容豐富,且能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一對一的形式展開,各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也可以反復觀看、細思慢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很好地實現了因材施教與個性化教學,也凸現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作用。不僅僅這樣,在設計制作微課時,也邀請學生參與,比如哪方面的知識未能掌握,喜歡怎么樣的講授風格等等,甚至讓學生成為主講。我們在這方面也做了有意義的嘗試,在設計制作《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這節微課時,就啟用了三個學生做主角進行微課的制作,學生們大膽的將伽利略的《關于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中》的三個主角扮演出來,采用簡單的舞臺劇的形式演繹講述了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歷史場景,選用的語言幽默風趣又有時代感,交流知識的同時又激發了思維的火花,充分體現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力。在以后的微課設計制作中,我們指導學生制作了《牛頓第一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劃時代的發現》《相對論的誕生》《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等微課,當這些微課被學生觀看后,學生中間出現了交流的高潮,使微課的“粉絲”越來越多,以至學生中出現了“物理達人”,這些“達人”們雖然沒有老師講得那么系統、專業,但勝在參與熱情高,針對性強。學生參與微課設計與討論,也是課堂教學的有效的拓展和提升。
通過微課制作和使用,我們發現微課能大大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率,創造更加和諧、高效的課堂和激發課外學習的熱情,有利于達成物理課堂教學的目標,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具有直接影響。因此,在微課教學中,我們必須不斷總結教學實踐與經驗,在探索中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目前,我們對微課的使用尚處于嘗試階段,效果還不十分明顯,也碰到許多的問題和困惑。但微課是教育技術發展和教育改革深入開展之下產生的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因而具有強大的發展潛力和廣泛的發展前景,在教育教學中廣泛應用,必定會產生極大的教育效益。
參考文獻
[1]丁穎,洪偉.物理微課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6(10):86-86.
[2]謝瑾.談談微課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物理教師,2015,36(8):8.
[3]陳超君.微課在物理課堂中的有效作用[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18(8).
[4]王安民.巧借微課實現物理課程的易學樂學[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