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江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門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各種新型教育教學方式逐漸被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參與式課堂教學,是一種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表現,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以下針對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策略進行具體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實踐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被重視,所以,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應該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參與式課堂教學是一種通過結合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從而有效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新型教學模式。將參與使課堂教學運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能夠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更高,教學質量隨之提升。
1.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轉變教學方式
傳統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大多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課堂主體地位得不到尊重,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普遍不高。因此,為了更好的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將參與式教學充分運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從而更好的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更有利于學生接受和理解數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數學本身具有比較高的邏輯性,小學生沒有數學基礎,一些抽象性的知識內容理解難度比較大,運用參與式課堂教學模式之后,教師改變了一味灌輸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學生課堂參與度增加,也能更好的掌握課堂教學的主動權,久而久之,學生觀察能力、實踐探究能力等均會得到有效鍛煉與提升,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角度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建立角的基本概念。隨后,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角度測量,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一些隨機的角度,讓學生利用量角器對角度進行測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角度的認識也會進一步加深。最后,教師可以將不同的角同時排列在黑板上,讓學生觀察這些角的特點,引入銳角、鈍角等概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有很強的參與感,學習效率隨之提升。
2.組織實踐教學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尤其針對小學生而言,由于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思想價值觀念尚未完善,所以,大多數小學生喜歡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學習內容。所以,教師在運用參與式課堂教學模式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首先,教師需要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包括了解學生興趣愛好、知識水平等。其次,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最后,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充分融合起來,組織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將更多新型、有趣的教學方式運用起來,保證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克、千克、噸的認識”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將抽象的單位利用實際的事物表示出來,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此外,當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之后,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校園小調查”類的實踐活動,首先,將班上的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然后要求學生對校園中對應“克、千克、噸”的物體找出來,進行歸類,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參與感更強,同時,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能得到提升。
3.運用多元評價體系,鼓勵學生參與
在任何學科教學中,教學評價都是必不可少的。傳統教學評價大多以成績為主,形式單一,且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運用參與式教學模式之后,需要有效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評價,將多元化教學評價運用于課堂教學當中,全面、綜合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同時,教師還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將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建立平等自由的師生交流模式,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當中,有效提高教學評價的效果。
例如,在完成新課的講解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鞏固類的習題,學生完成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生互評,讓學生相互指正,學生在評價別人的同時,不但能加深對知識的了解度,還能起到警示作用,更好的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或者讓學生自查,找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學生自查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通過多元化教學評價,學生參與感更強,教學評價的效果也更好。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參與式教學模式能夠更好的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轉變教學方式、組織實踐活動、運用多元化評價等方式,將參與式教學充分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有效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吉星.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探析[J].考試周刊,2017,11(19):63-64.
[2]劉瑞錦.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3(20):115.
[3]朱虎.研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參與式教學的應用策略[J].東西南北:教育,2018,24(2):29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