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伴隨著社會的發展,當前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不斷地提升。為了能夠順應時代對于人才的需求,我們的初中學科教學需要從新課標出發,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將核心素養理念滲透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從而培養終身學習型人才。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我們可以借助思維導圖方式展開教學,下面就針對這一教學方法的運用展開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思維導圖
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們發現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著這樣的一個現象,大部分的學生對于歷史知識掌握的都很熟悉,但是在真正的應用中仍舊摸不著頭緒。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和點撥。那么通過分析我們得出了這種現象存在的兩個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對于歷史知識點的掌握比較零散,另外一方面是學生缺少舉一反三的能力,為此我們需要改變歷史教學模式,順應核心素養下對于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而思維導圖這種形式有效的促進了知識點之間的連接性,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1 在課前積極使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
在歷史學習中預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大部分歷史預習往往就是讓學生進行課本知識的瀏覽,對于課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理解。但是這樣的預習方式并沒有發揮出預習的價值,也未能達成預習的目的。在新時期下的歷史預習我們希望學生能夠掌握一堂課的重難點,能夠了解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認識到每一節課中間的聯系性。那么教師通過思維導圖的模式,讓學生在預習時能夠把各個知識點進行一定的串聯,通過中心的把握然后向四周進行知識的擴散,學生對于一堂課的認知會更加的清晰,清楚地了解到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在預習中收獲到了很多的知識,同時課堂聽講時也能夠更有針對性,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我們在學習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一邊預習課本一邊繪制思維導圖,讓學生以文景之治作為中心擴散,它出現的背景、內容和影響。在預習中使用思維導圖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核心素養。
2 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我們進行歷史知識傳播的主要渠道還是我們的歷史課堂。為了能夠讓我們的歷史課堂更加的高效,我們應該注重在課堂中進行思維導圖的使用,通過思維導圖總結知識點,進行重難點的樹立,逐漸的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習慣和過程,在課堂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維導圖繪制,通過繪制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而及時有效的調整自己的課堂節奏,學生在合作中進行思維導圖的創作還能夠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的創造力得到培養。
3 思維導圖在歷史課后的有效運用
我們學習到的知識必須要經過及時有效的復習,那么課后的學習對于學習歷史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借助于思維導圖進行課后的復習,把一單元或者是學習完了一冊書后的知識點通過思維導圖進行呈現,在繪制中也能夠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一個回憶,在學生的單元測、期中期末測試中這一方面非常的有效。例如我們學習完了部編版的古代史后,教師就可以以古代史為中心,讓學生進行古代各個階段的羅列,然后在展開分支的繪制,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4 結語
總之在核心素養滲透到各個學科的要求下,我們的歷史課堂要充分借助思維導圖模式,通過思維導圖鞏固學生的歷史知識,形成歷史知識體系,更好的促進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王勝祥.思維導圖模式下歷史有效教學初探[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4).
[2] 高星.按“圖”索“驥”,“玩”轉初三歷史復習——以《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為例[J].新課程(中旬),2014(05).
[3] 何苗苗.淺談思維導圖在歷史課堂知識整合關鍵細節中的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6).
(作者單位:青海省西寧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