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數學教學也應當進行相應的優化,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基本的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結合學生與社會的發展需求,利用科學有效的策略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促使學生的認知向著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實現對學生的全方面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發揮出數學課程的優勢,完善數學課程改革。下面,我將以初中數學課程中的“分式方程”教學內容為例,探討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的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階思維;分式方程
在以往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受到較為嚴重的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卻忽視了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導致學生自主思考與探究的能力不斷下降,對教師以及教材的依賴性卻在不斷的提高。社會的發展需求高層次人才,對此,我們必須重視起學生高階思維的形成。分式方程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學生在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體系的形成至關重要,通過分式方程教學形式的合理優化,能夠有效地實現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升教學質量。
一、嚴謹思維的培養
從客觀的情況來看,很多初中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并沒有形成良好的嚴謹習慣,導致學生嚴謹思維難以形成的現象。思維的嚴謹性是指能夠按照學科的方法和規律進行合理嚴密的邏輯演繹,在高考改革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推理性的問題,就是培養培養學生良好的推理能力,而推理能力的形成與學生的嚴謹思維密不可分。
在分式方程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嚴謹思維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要讓學生形成準確使用語言的習慣,如在解分式方程問題時要求學生使用增根、兩邊同乘、原式、最簡公分母等標準的語言,從而使學生能夠準確地理解問題、表達問題,逐漸形成良好的數學語言習慣;二是要注重培養學生嚴謹解決數學問題的習慣。農村地區學生的學習習慣大多不太好,班上的很多學生在解決分式方程問題時“喜歡”跳步驟,導致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因此在分式方程的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將解題的步驟詳細的列出來,并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監督指導,從而糾正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的邏輯錯誤;三是要培養學生假設檢驗的習慣。分式方程教學中涉及到的大多為計算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利用重復計算、估算、代數等方式檢驗得到的結果,從而提升學生計算的質量。這樣,通過多個良好習慣的培養,有助于使學生逐漸形成嚴謹的思維能力。
二、批判思維的培養
批判思維是學生自我意識作用的結果,從現實的情況來看,初中學生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初中學生,受到教學資源、教師教學方法、教育理念等的限制,在批判思維的形成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學生習慣于聽老師的話,沒有自己的見解,這種情況極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初中數學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思考自己的學習過程,反思自己的學習經歷,讓學生學會對“權威”進行批判,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促使學生學會學習、敢于質疑,在批判思維的形成中獲得成長。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課堂提問的啟發性,較少一些簡單的課堂提問,如“好不好”“對不對”等,導致學生的思維只能被限制在一個圈子里,難以跳脫出教師給出的范圍,而是要多向學生提問“為什么”,讓學生從問題的根源入手進行思考,并給學生起到示范的作用。此外,我們還可以在課堂上主動地給學生展示一些錯誤的思路,引導學生去反駁教師,讓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只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批判思維,才能使學生不斷地找出自己的錯誤,從形成一種檢查自我成果的習慣,促使學生不斷地獲得提高。
三、問題思維的培養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學生對教學內容沒有興趣,又或者是想問而不敢問,壓抑自己的好奇心,這些情況都限制了學生問題思維的發展。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產生問題。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設置疑問,給學生的思維發展留下可行的契機,讓學生在情景的激發下形成問題意識,并嘗試對具體的問題做出解答。
比如,在“分式方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嘗試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教師制作好任務單,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下利用教師給出的任務單和教材、視頻等展開自主預習,并將自己的疑問記錄下來,而學生提出的問題則是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教學內容。這樣,通過翻轉課堂,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找到自己學習上的薄弱點,有助于學生全面的提升。
四、深刻思維的培養
深刻思維是指學生能夠對數學概念、公式等透徹的理解和運用,并善于觀察形式不同但是本質相同的數學對象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良好的深刻思維有助于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質量,引導學生展開深入的思考,學會對問題中的每一個條件進行細致的分析,從中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因此,教師要善于結合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錯誤設計教學方案,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找到犯錯的根源。
比如,在“分式方程”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存在不能準確找出等式兩邊的等量關系、在列方程的過程中兩邊的單位不統一等問題,因此,我著重對學生的這方面問題進行了教學,給學生列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如例題:某個村子距離快遞投放點50千米,甲騎著自行車從村子出發去投放處,經過1小時30分鐘后,乙騎著摩托也向這個方向前行,結果比甲先到一個小時,假設乙的速度是甲的2.5倍,那么甲乙兩人的速度各是多少?在這個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必須準確地找出方程兩邊的等量關系,才能真正地解決。在此類問題的鍛煉下,有助于學生深刻思維的逐漸形成。
五、創新思維的培養
初中學生正處于思維敏銳的年齡階段,初中數學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使學生能夠化思想為具體的行動,完成創新實踐,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體驗到數學知識實際應用的價值,繼而逐漸形成良好的創新能力。如此,才能使學生滿足社會發展的長遠需求,提升數學教學的效益。
比如,在“分式方程”的教學過程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小比賽,讓學生運用學習到的分數方程這個數學模型去制作應用題,學習使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我首先將學生分成了各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展開討論,確定好要構建的問題的主題,接下來再計劃具體的問題方案,比如,有的學生小組設計出了施工的相關問題,有的設計出了船航行的問題,有的設計出了客車行駛所需時間相關的問題,等等。結合學生的實際表現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仍然處于只能對教材知識進行模仿的狀態,但只要堅持對學生進行鍛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造機會,學生的思路會越來越廣,對數學知識的認識也會越來越深刻,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不斷發展。
本文針對初中數學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展開了一番敘述。初中學生正處于邏輯思維發展的初級階段,并且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開發數學課程的優勢,利用“分式方程”等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嚴謹思維、批判思維、問題思維、深刻思維、創新思維等高階思維的發展,讓學生的認知不再浮于表面,學會觀察問題的本質特征,從而推動數學課程改革向著深層次的方向發展,優化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全面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朱延波.關注非常規解法,發展學生高階思維[J].中學數學,2018(22).
[2]高雪明.高階思維培養視角下初中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J].學周刊,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