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銀
摘 要:在初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俗話說:數學是藝術的體操,主要研究數量、空間和結構變化等各個方面,它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非常重要的工具。因為數學學科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并且在現實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難免會碰到數學學困生,而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比較復雜又十分艱難的工作。部分數學教師在教學策略上缺乏創新變化,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對數學學困生關懷不多或重視不夠,達不到數學學困生特殊的心理和學習需求。本文即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工作出發,對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成因及實施策略進行分析,以供各位教育同仁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學困生的成因往往比較復雜,尤其是初中生,年齡上剛剛步入青春期,對外界新鮮事物比較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譬如家庭環境、學校環境以及社會環境等,都可能導致一名初中生心態失衡,又進一步影響到他們對待學習的態度和學習的效果。大家知道,任何現象都有量變到質變的轉化,初中數學學困生的形成也是如此,外因的形成終歸是要通過內因來起作用的。所以,初中數學教師要想做好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就應該從打開同學們的心結入手,主動走進他們,幫助他們卸下心理負擔;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管理方法反思,及時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拉近與數學學困生的距離,進一步培養數學學習興趣,適當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科學設置學習目標,幫助孩子們重塑學習數學學習的信心法;與此同時,還要與學困生的家長保持緊密聯系,共同關心關注孩子數學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與學困生家長保持有效溝通,防止問題反復。
一、拉近師生關系,找到心理癥結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總是以嚴肅的面貌出現在課堂教學中。包括數學學困生在內,很多初中生對教師的感覺是“敬畏”而不是“親切”。如何讓班上的孩子人人都學習數學,都學會有用的數學,還要兼顧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因而在數學學困生的轉化上,就必須要獲得學困生身心的全面配合,要求數學教師必須能夠觸摸到學生的心靈,了解他們的真實感受,才能幫助數學學困生盡快走出數學學習困境。而“敬畏”的態度往往會導致學困生有所顧忌,不敢實話實說或者不愿說實話。所以,數學教師應以和藹的態度,俯下身子傾聽學生的心聲,通過與數學學困生多次溝通與接觸,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實意。在具體的溝通過程中要鼓勵學困生暢所欲言,打消心中的顧慮,說出真實的想法,放下架子做一名數學學困生真誠的傾聽者和學習陪伴者。在學困生提出自己面臨的困難時,教師一定要全力幫助他們解決,贏得他們的信賴。
例如,廖世豪同學是一名數學學困生。通過多次溝通,他說出了自己深藏心中的想法:在某次數學課堂上,沒有聽懂教師講解反比例函數圖像在第二第四象限時,函數的變化規律是y隨著x的增大而增大(認為不是反比)并向教師發問,當時教師沒有特別在意他的課堂反應,只是讓他下課多問同學或自己再仔細想想。廖世豪同學因此認為教師不重視他,于是產生了自暴自棄的情緒,從此不認真學習數學,慢慢的疏遠數學課堂,逐漸成為一名數學學困生。當我了解到這一點后,采取真誠的態度,慢慢幫他分析圖像的性質,讓他理解為什么要這樣描述而不是字面上呈反比的關系,并告訴他,老師跟學生一樣也要不斷學習,老師也會有沒弄懂的問題和出現看到題目找不到解題思路的困惑,有些問題和困難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實在找不到突破口時就暫時緩一緩,通過一段時間的溝通和幫助,讓他感受到了教師的重視和不放棄,讓他在數學學困生隊伍中出列,并漸漸的喜歡數學老師和學習數學學科。
二、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學困生既已形成,打開心結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轉化并跟上一般的學習進度,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在教學策略上還是把他們當成普通學生看待,對他們來說困難較大難度較高,很容易積累起巨大的挫敗感,會再次喪失數學學習動力,此前的思想工作化為泡影,再想重啟學困生轉化工作必然難上加難。所以,數學教師應該對學困生有所傾斜,除了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提升數學知識的趣味性,還要讓學困生感受到學習數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逐漸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數學的興趣,獲得我要學數學的動力,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習與三角形有關的知識時,數學學困生一般計算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差,空間想象有限。為了便于其對該部分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等先進教學手段和實物教具,幫助他們對三角形產生更加直觀生動的印象,如三角形的動態圖片等,讓學生體會到角度變化和邊長變化的不同,增強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培養學生分類的方法和數形結合的思想。也可以采取學習小組學習的模式,把學生按照學習力進行分組,讓成績較好的學生對組內數學結對學困生進行幫扶。有時學生思維的碰撞和小組之間的交流探究比教師的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從而激發出學困生的競爭意識。
三、保持長期關注,加強家校溝通
數學學困生不可能一夜之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其轉化有一定的過程,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教師在學校的引導與教育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還需要爭取學生家長的全力配合。如果家庭教育出現偏差,同樣會導致前功盡棄。初中數學教師應與學困生家長建立起順暢的溝通,叮囑家長把握好家庭教育的尺度,既要督促數學學困生學習,又不要給其太大的壓力。學生遇到問題時,家長要耐心地給予解答,遇到不懂的要及時與教師溝通。教師如果發現問題,必須及時介入,確有必要時應組織學生及家長進行三方溝通。
例如,熊猛同學為學困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師生努力,熊猛同學的數學成績有所上升,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比較足,在家中時也能夠主動學習數學知識。但家長平時比較溺愛孩子,發現孩子有所轉變后,一方面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過于勞累,總是忍不住打斷熊猛同學的學習狀態,導致熊猛同學產生煩躁情緒,家庭關系日益緊張。當我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及時采用三方會談的方式,讓學生與家長之間互相理解對方的心情,同時規勸家長,關心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應注意時機和方式方法,不要介入過多,否則會打斷轉化的進程影響轉化的效果,導致得不償失。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數學教師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除了建立師生間的密切配合,也要借助其他同學、學生家長等力量,從多個角度入手,爭取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取得更大的工作成效,讓全體學生都能夠掌握必須的數學知識,為他們未來人生的發展打造一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斌.如何有效轉化初中數學學困生的策略與實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09):103.
[2]董世強.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甘肅教育,2017(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