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從而得知,教師要更新課堂教學理念,更新學生的思想,課堂上采用小組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才是立根之本,這種學習模式給予學生自由,讓學生圍繞著教材內容自由發揮、自由想象, 自主性油然而體現,學生勞有所獲,高效課堂的追求也有望。它是在課堂教學的前提下,教師通過指導學生自主開展合作、探究,凝聚集體的思想,團結協作,組員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教學組織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高校課堂
新課程倡導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而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更值得在課堂上推崇。這就要求教師以問題為導向,注重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獨立思考具體的數學問題,自主合作探究,互幫互學,共同提高,促進學生的情感交流,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中自主學習,樂于學習,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以小組合作探究為學習的習慣。我相信,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唯有堅持采用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會得到明顯提高,師生關系會變得更和諧,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會得到明顯提高,真正實現“輕負高效”的教學效果。
一、生活與數學的疑惑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研究疑惑問題。
《新課標》強調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數學課堂伊始,,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經歷找出生活與數學的疑惑問題,有意識地把要解決的問題拋到實際的學習情境中,學生進行嘗試性學習,自主確定教學目標,自主查閱相關的資料、歷史等,并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主總結反思,進而掌握教材知識的方法,領悟數學算理,真正做到自主學習數學。教師在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下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動口說、動手做、動手畫,再利用有限的時間引導學生解決較為復雜、深層次的問題。學生先學,教師后導(導思、導讀、導操作),這樣的課堂模式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又為實現高效率的課堂做了鋪墊。
二、建立合作小組,引導自主合作探究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了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組建適合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小組是首要環節,以更好地開展教學。根據學生的性別、學習能力、家庭背景、性格特點等方面進行分組,一般4或6人為一個小組,一個班分成12或8組,每個小組起一個正能量的組名,比如勇往直前、終極一組等,激勵組員奮發學習。這樣的學習小組有利于組員間以優帶差,互幫互學,共同進步,有利于培養組員團結合作的精神,凝聚班集體。學習小組已經建立,組內人員分工合作,包括小組長、小老師、紀律員、記錄員、匯報員、資料整理員,分工明確到位,做到人人有責任。
在小組合作探究之前,教師要營造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提出操作性強且價值高的問題,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自主思考問題,明確說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具體要求并在屏幕上呈現,讓學生在組內自主展開合作、討論、探究。組內交流最好采用輪流式發言,一般第一個由后進生發言,其他組員耐心傾聽再補充說明,記錄員負責把合作學習的結論、合作探究過程中的困難及解決方法、組員發表的要點和重點等記錄下來。人人參與思考、討論、合作探究,整個小組都能自主學習。整個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和小組長多關注后進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后進生樹立“我能行”的信心,從而主動參與課堂,積極發言。教師引導學生先合作探究疑惑問題再全班展示匯報,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現的平臺,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因此,匯報環節不容忽視。小組全班匯報時,學生要會聽、會說、會問,也就是匯報員負責匯報本組共同探討出來的結果時,其他同學靜下心來認真傾聽匯報員的發言要點并判斷是否有補充說明或有不同的意見。如果有,請不要打斷匯報員發言,而是先舉手示意,征得老師允許后,再用數學語言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教育學生尊重他人,培養學生善于傾聽的良好習慣和善于質疑的能力,不斷提升自己。同時,教師要對學生匯報的結果做出適當的評價,對的做出肯定并表揚,需要改進的要及時引導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規范的解題過程,幫助學生改正;教師要對學生不清晰的思路進行明確的回答,使學生重新整理思路,形成一個知識鏈;教師要認真傾聽、分析學生的結論,對他的匯報成果進行適時的導學。這環節是一個分享智慧、互相評價、互相學習的過程。
三、教師排憂解惑,學生自得自悟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巡邏觀察,對學生進行適時地點撥指導,找出學生的疑惑點。學生匯報結束后,教師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逐一排憂解惑,引導學生找到疑惑的突破口或關鍵點,如何攻破疑惑,從疑惑中走出來。同時,學生應認真傾聽教師的指導,從中自己感悟、收獲。
四、訓練整合優化,學生自糾自結
練習是檢驗收獲的標準之一。學生具有個別差異性,教師需要設計層次性的練習或作業,分層施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及時訓練,掌握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在組內自主反思、自主討論、自主小結,主動學習。教師及時總結,精講點撥。師生共同整合優化,教學相長。
五、你評我議,共享碩果
對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進行科學評價可以使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保質保量地開展下去,所以你評我議是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至關重要的評價環節。評價的方式是形成性評價,可分成三部分:生評、組議、師評。
生評:教師鼓勵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評價,也是一個自我反省、自我調整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不斷完善自我。
組議:每個小組設定一個綜合評價量表,綜合評價量表包括有學生的發言次數、作業保質保量完成的次數、課堂紀律、參與合作探究的程度、總評這幾個部分。組內的成員按照綜合評價量表互相議論。
師評:在評價過程中,應遵循發展性原則,評價的標準不能只按學生的成績或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結果來評價,而是用發展的眼光,從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合作探究這個活動、是否用規范的數學語言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方面綜合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除此之外,還應遵循及時性原則,評價要具有時效性。比如當學生提出創新的問題或者發表獨特見解時,教師及時地給予激勵性的口頭表揚,或者在數學書的評價表里印上“大拇指”印章,以此作為期末評定考核依據。
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中堅持做好課堂評價工作,給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多元化的學習環境。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天地,數學課堂要以小組合作探究為基本方式,始終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學生,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把“學會”變為“會學”,使學生體驗到成為學習的小主人的樂趣,逐漸構建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達到高效課堂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翠.課堂改革在行動-小學數學前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實踐研究[M].廣東高等教育,2018(8).
[2]胡慶芳,楊翠蓉.有效小組合作的22個案例[M].華東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劉少梅,1990年04月出生,女,廣東肇慶,所在廣東省? 小學數學二級教師,研究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