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課堂教學模式已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職責也從課本知識的單一灌輸轉變為了教授學生學習技能、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意識和態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日益成為廣大教學工作者的普遍共識和共同心愿?;诖耍疚膶π抡n改下初中化學教學的方法與策略展開論述,以望進一步深化化學課程改革,實現初中化學有效教學。
關鍵詞:初中化學;有效性;導入;直觀;合作
在以往的初中化學課堂中,教師通常只是一味地向學生講授和灌輸課本內容及應試技巧,這便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主體性的發揮,進而更無從談起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因此,為從根本上扭轉傳統課堂長期以來低效的現狀,教師就需盡早轉變教與學的方式,并立足學生特點與學科特點,借助多重有效手段,引導學生逐漸建立自主的、靈動的、合作的學習方式,以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教與學的相互促進,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一、注重課堂導入,助力熱情投入
在課堂教學中,導入環節的高效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教學質量的優劣。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之初,教師應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教學的具體內容和需要來對其進行靈活設計,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意愿,從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
在教學《生活中常見的鹽》這一課題之初,我對學生說道:“我們大家都知道,天然氣燃燒時產生的應是藍色火焰??刹恢劳瑢W們有沒有注意到,有時天然氣燃燒時所產生的火焰是黃色的。這是為什么呢?”隨后,我利用課件出示了相關生活圖景。由于這一問題十分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所以他們紛紛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待學生充分闡述了自己的猜想后,我將少許食鹽撒在了酒精燈的火焰上,并順勢引出了新課:“其實做飯時看到的黃色火焰是食鹽導致的。食鹽是我們最熟悉的鹽,那么生活中的鹽還有哪些?它們又有著怎樣的特性呢?”如此導入,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引發了學生的積極思考,激發了學生迫切了解新知識的強烈愿望,這便為新課內容的講授奠定了基礎。
二、利用直觀手段,突破教學難點
鑒于化學學科獨具復雜性、抽象性和微觀性的特點,僅憑教師一味地口頭講授非但不能令學生快速消化并吸收所學知識,甚至還會在極大程度上導致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而多媒體憑借自身強大的影音功能,日益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青睞和積極推崇。將其有效運用于初中化學課堂中,不僅可以增強教學的形象性和直觀性,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化學知識,從而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加深學生的理解感知。
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見也摸不著,要想讓學生真正建立起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較為困難的。于是,為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的特點,先是在多媒體的輔助下,讓學生初步感知了分子的真實存在(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獲得苯分子的圖像來呈現)。之后,我利用flash的形式直觀展現了氧化汞分子分裂成兩個更小的粒子的動態過程,以使學生通過對比分子的定義和性質,明確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如此一來,不僅增強了化學教學的形象性和直觀性,而且還使學生形成了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基于合作學習,培養探究能力
化學實驗以其生動、直觀、有趣的特點,不僅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學生還能夠通過實驗探究促進自身創造能力的發展和科學精神的有效培養。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基于合作學習這一形式來親歷科學探究過程,以自主獲取新知識,形成獨特體驗,從而切實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科學精神,實現教與學的相互促進。
在探究“燃燒的條件”時,我先是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圣火不滅”的圖片導入了新課,以激發學生探究燃燒本質與燃燒條件的興趣。之后,我讓學生根據自身對燃燒的了解,對燃燒的條件作出合理猜想。在這一過程中,我將其中有價值的猜測記錄在了黑板上:可燃物、氧氣、溫度等等。之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一同制定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步驟,再根據所提供的器材自己動手實驗,以驗證猜想,得出結論。如此,通過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親歷探究過程,不僅充分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實現了師生、生生間的有效互動。
總而言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興趣激發是核心,情境創設是重點,能力培養是主線,有效教學只有緊緊圍繞這三個關鍵點展開,并在堅持以生為本的前提下,對傳統課堂教學的理念、模式、方式與方法進行不斷地調整優化,以更好地迎合素質教育的教學需要與學生的學習和能力發展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泉坤.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2):150-151.
[2]馮兵明.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索[J].甘肅教育,2016(06):111.
作者簡介:王柯,1978年11月,男,陜西安康人,漢濱區江北高級中學,中學一級,研究方向為初中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