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明杰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互聯網與信息技術不斷優化革新,改變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也沖擊著我國現行的學校教學模式,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而開展的一門重要教學學科。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工作中,如何通過有效手段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水平和質量,構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是初中信息技術教師的重要工作內容。本文通過探究關于構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引言: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使得學校教育不再把學習成績作為評判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信息技術教學的手段也不再停留在過去單一的傳播信息技術知識這樣簡單,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具備綜合問題解決能力的學生,因此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注重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打造豐富的教學情境,啟發學生對信息技術問題的思考,引導學生積極尋找解決信息技術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和水平,為高校課堂的搭建奠定基礎。
一、以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思維與能力為目標
素質教育理念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尊重教育的差異性,將學生能力的提升及綜合素養的形成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傳統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多是以教師為主導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對學生內在學習需求和差異性的關注較小,加之信息技術學習的邏輯性和實操性較強,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要求較高,如果教學形式和手段過于單一,很容易造成初中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抵觸情緒。而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搭建要求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工作應當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引導和輔助作用,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能力培養,引導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從而循序漸進形成信息技術思維與能力,為教學效果的提升與高效課堂的搭建提供有效途徑。
二、以任務式教學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實踐能力
所謂任務式教學,是指教師通過設計具體的實踐學習任務,使學生通過一個具體的學習項目,選擇和利用最適合的學習資源,通過設計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親身體驗和參與,強調內化吸收,在自主學習的探索中獲得完整而具體的知識內容,并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總結,形成可以應用的學習技能并得到學習效果的提升。從本質上來講,任務學習是一種自主選擇、學生主導的學習方案,以一個完整的,經過設計和資源篩選的任務形式出現,由一個學生或一個學習小組主導,進行信息和資源的收集、任務的實施、結論的得出、經驗的總結[1]。
基于任務學習理念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 以學生為中心主導地位,以信息技術教材中的某個內容,設立學習任務,將教材中的內容置于任務學習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要完成一個學習任務,需要經過篩選,確定任務內容,進行任務設計,搜索任務學習所需的資源,最終得出學習結論,將整個任務中的一系列工作轉化為自己所需的知識,最終達成學習成果。在任務的實施中,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提升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了自主學習的機會,開拓了思路,得到了知識和技能的全方位發展,促進了高效課堂的構建。
以初中《信息技術》“讓因特網成本工具”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本單元教學的目標是引導學生了解搜索引擎的作用和價值,掌握幾種常用的搜索引擎的特點及其操作方法,掌握一定的搜索關鍵詞和信息資源的方法,借助因特網搜索研學信息、規劃路線、召開視頻會議等。在開展本單元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任務式教學的方法,通過設計一個具體的學習任務,由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如:張老師要去上海參加一個信息技術教學的學術研討會,會議為期兩天,張老師為自己制定一份詳細的學習計劃,并規劃從本地去上海的線路,而后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與學校領導進行連線,在學術研討會結束后,將自己在本次研討會議中的收獲制作成為報告,請同學們利用因特網收集相關的信息,為他制作一個詳細的研學計劃。在這一學習任務中,學生需要借助各種搜索引擎,獲取完成學習任務所必須的資源,并通過合理的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通過這樣的形式,既提升了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操作能力,又強化了對學生合作與協同能力的發展,可謂一舉多得。
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依托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工作也隨之發生了變革,創新教學方法的應用為信息技術教學效果的提升帶來了更多可能性。初中信息技術教育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教學手段,將現有的初中教學手段進行不斷豐富,將視頻教學、微課、任務學習、情境教學、問題式教學、導學互助等多種形式融入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工作中,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以開放的態度增強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從而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綜合能力的提升,從而促進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2]。
以“用圖層設計公益廣告”一課為例,在開展本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情境教學的方法,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上展示一些優秀的公益廣告作品,請同學們通過觀察和分析,提煉出公益廣告設計和制作中需要包含的要素,而后動手嘗試制作以“關愛留守兒童”為主題的公益廣告,通過多媒體教學與實踐項目的結合,提升學生的理解與實踐能力。
四、以高效的互動交流平臺為媒介
要實現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建設,需要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打造高效的信息技術交流平臺,幫助教師通過平臺實時與學生進行交流,深入了解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的實際需求和難點,針對性的提供解決方案,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難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增進師生感情,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的提升,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
教師可以利用微信、QQ等工具建立“初中信息技術學習小組”,將學習資料、微課視頻、教學錄像、測驗試題、學習任務等內容在平臺進行發布,每天發布一個學習小任務,以學習打卡的方式鼓勵學生在平臺完成教師發布的學習任務,檢驗學習效果。同時學生可以針對學習內容隨時提出自己在信息技術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通過實時溝通實現師生的高效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動向,針對性的調整教學重點及目標,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以“用圖形設計造型”這一教學知識點為例,在完成本課教學后,教師可以在學習群中發布一些創意思路,由學生利用課程所學的知識,使用各種圖形設計一個簡單的造型,將完成后的作業在群中發布,教師可以借助學習群進行在線指導和點評,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結語: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結合多種思路與方法,將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融入教學工作中,以創新和開闊的眼界看待當前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以扎實的理論基礎為依托,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手段,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指導,注重教學的個性化與差異性,從而在實踐中優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水平,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永麗. 談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A].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二期座談會資料匯編(上)[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3.
[2]郭應舉.試論初中信息技術課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2019(30):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