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文泉 覃彩追
摘 要:由于我們國家長期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獨生子女家庭所占比例變大。這就導致了很多庭以孩子為中心,實行"小太陽"教育方式,使得孩子的自理能力變差,同時不能夠勇敢面對困難,并且很容易讓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孩子在今后步入社會之后缺乏合理的人際交流、溝通,很容易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生活當中遇到挫折,并且感到無所適從。本文主要是通過一些班主任反映的一些教育問題著手,分析家庭教育因素對孩子人格的形成影響,進而幫助更多的家長注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實現教育的最終目的——孩子人格的塑造。
關鍵詞:家庭教育;人格成長;完善
孩子的成長不僅僅受到的是學校老師的影響,同時也跟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密不可分,這三者密切關系到孩子是否能夠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眾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啟蒙教育。也就是說,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的首要環節,自然對孩子今后的教育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通過教育培養形成自己的能力,包括學習素養和身體素養,這樣才能夠在今后的社會當中有一份立足之地。但是很多家庭在盲目追求這個目的的同時,又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這就很容易導致家庭人格教育的失敗進而使得孩子人格的扭曲與忽略。[1]
家庭教育對于一個人成長的影響,比學校和社會對其的影響要大得多。有位著名的科學家說過,我們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家庭教育。換言之,父母是孩子認知里的第一位老師,同時也是孩子成長生活過程中接觸到最多的人。
在現代社會,孩子的父母本身在社會和家庭當中扮演著何種角色,都會對孩子的身心發育產生重大的影響。這是因為孩子在幼年時期時刻都關注著父母的一言一行,因此孩子們的行為舉止從根本上來說取決于父母的言行舉止等家庭因素。父母的人格魅力就是孩子們的生命中最燦爛的那束陽光。從而可以看出人格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為了能夠更加清晰和深入地了解當前家庭教育過程中人格教育狀況,我們可以從下面幾種現象來進行分析,進而探究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成長的影響。[2]
一、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但缺乏紀律約束意識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生活成本也在不斷的提高,很多家庭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將孩子寄放在爺爺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爺那里。然而孩子和隔代老人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所以可能會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脫離同時代大多數同齡孩童的思想方式、行為習慣等。導致孩子的身心發育變異,產生一些潛意識里的思想疾病。我們不仿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可能導致以下幾種常見的心理問題:
首先是老人因素。通常來講老人思想都比較保守,為人處世的方法也都比較陳舊,也就是說他們都表現出一種固定而陳舊的模式。這樣就會對孩子的性格形成產生不利影響,孩子對事物的認知容易出現偏激。
其次是隔代親因素。這就是說老人帶孩子是很關心的,但這種關心往往是過分的關心,甚至是溺愛。通常的表現就是什么都不讓孩子做,從洗衣做飯來看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是高高在上的小皇帝。這就導致孩子在心理上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和別人合作、分享,不能容忍別人和自己有不同的觀點和行為等。最終在孩子走上社會的時候,因為缺乏自理能力,缺乏與人溝通和包容的能力,會四處碰壁產生挫敗感。進而影響他們的自信心和對事物的判斷力,甚至自暴自棄走極端的道路。
最后,因為老年人大多行動不便,缺少運動,束縛了好動天性。久而久之孩子在他們的帶領下也變得自我封閉,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和交流,甚至可能產生社交恐懼癥。
二.孩子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缺乏合作精神
由于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里度過,主要接觸的都是呵護、溺愛自己的老人,所以社交圈子比較狹隘。在進入校園之后,隨著孩子交往范圍的不斷擴大,使得孩子對周圍環境的人和事都充滿了好奇心。但是很多孩子卻很難融入到這個社交圈子當中,主要是因為這些孩子自我中心突出,集體責任感不強。
鑒于以上各種情況,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方法來進行思考和解決:
我們要明白家庭教育要滿足和適應人格發展的需要,人格的健康發展不僅注意先天的因素,更要重視后天的影響。而父母的行為態度對孩子的身心成長起到榜樣作用。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影響孩子性格的一個重要因子。如果我們把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分為民主、權威和放縱三種形式的話,那么不同的教育方式顯然對孩子產生不同的結果。[3]
如果用民主的方法來教育孩子,那么孩子會充分參與,盡興發揮。在這過程中通過比較反思,明辨是非,形成自己正確的人格,就會表現出謙恭有禮貌的性格特點,待人親切。如果以權威的方式來教導孩子,那么容易孩子產生恐懼和不自信,在社會交往過程中通常會顯出懦弱和膽怯。顯而易見,如果采用放縱的教育方式,那么孩子自然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品質,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結語
通過上述的分析和討論,我們可以發現在學校教學的過程當中,作為班主任應該切實加強和孩子父母的溝通,要注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并行,從而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行。
參考文獻
[1]包紅萍.班主任工作中要重視家庭教育對學生人格成長的影響分析[J].才智. 2017(14).:103.
[2]姚軍霞.對班主任指導家庭教育的新思考[J].學周刊.2018(25).:178-179.
[3]楊倩.班主任指導家庭教育新視角[J].遼寧教育.2016(08).:79-81.